挂绿荔枝 龙门人的骄傲
黄卓豪表示,现在这两棵有120多年历史的老荔枝树仍然存活,去年还照常结果了。江门市农委会还特别拨款对这两棵树进行了保护。
当记者问起挂绿荔枝的销路时,他们笑着摆了摆手:“你在恩平市场是看不到龙门挂绿荔枝的。”因为每到荔枝成熟的时候,便有来自周边各个城市的尝鲜者驱车前来,来晚了还吃不上,每年来的车都停不下,所以目前根本不用将荔枝摆到集市上去卖,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传说】
伸张正义喜得“摇钱树”
“我们的荔枝都是纯正的挂绿品种,特别好。成熟了之后,红润的果皮外会有一圈明显的绿线,其特点是皮薄、肉厚、质脆、核小和剥皮后不滴水。”果场主人黄全恩兴致勃勃地给记者介绍龙门挂绿荔枝的特点,他还特别强调这个品种的荔枝吃多了也不怕上火,当真可以像苏东坡诗句所说“日啖荔枝三百颗”,让你过足瘾。黄全恩的果场一共种植了200多棵荔枝,按照平均每亩17棵计算,面积在12亩左右。他自豪地告诉记者,他是将增城挂绿荔枝苗带回恩平的黄枝荣的后人。只见他拿出一个塑料袋,小心翼翼地拿出放在其中的两张写满字的A4纸,这是龙门村旅港乡亲黄天良撰写的关于龙门挂绿荔枝由来的一个美丽故事,被他视为珍宝保存至今。
黄枝荣是黄天良的曾祖父,是清朝光绪元年贡生。1877年,黄枝荣在新会一黄姓村庄借宿,听村民谈及此村一码头在20年前被李姓族人施计霸占,已数度败诉。因为是同姓,黄枝荣挺身而出,向族长了解了码头被霸占的原因与过程,并详阅了历次官司的有关状词,然后代书一状入禀新会城,果然胜诉。黄姓族人不但取回了码头,还获若干赔偿。当时已到了年关,黄枝荣要回家过年时,黄姓族人要感谢他,黄枝荣说:“能打赢官司,申张正义,非常痛快,所以分文不收。”黄姓族人想尽一切办法要送黄枝荣回乡银元,但都被黄枝荣坚决拒绝,并偷偷地离村回家。在离村1公里时被黄姓族人追上截住。黄枝荣见他们纠缠不休,就对族长说:“钱银我是不要的,你们若一定要报答我,就想办法给我两棵增城挂绿树苗吧!”族长愣了一下,答应了。事隔4年后的光绪七年,新会黄姓族人派4人送来6棵增城挂绿荔枝苗,并在龙门村逗留了两个多月,悉心照料果苗,但最后仍只有一棵成活。后来,黄枝荣通过剪枝接驳,又种活了4棵。123年过去了,如果当年黄枝荣要的是钱粮,早早就吃清光了,如今这5棵老荔枝的后代,却郁郁葱葱地长满了村前村后,也长到了外村的山坡上,成为龙门人的“摇钱树”和心中的骄傲。(胡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