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加入水果邦 | 找回密码
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铜川:金果银果致富千家万户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铜川信息中心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6票  浏览21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6月30日 14:37
  栽下金果银果,致富千家万户。2005年,市委、市政府把以果业为主的果、牧、药、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作为全市中心工作“四大战役”中的第一战役来强势推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05年,全市共栽植干杂果经济林12.75万亩,水果3.75万亩,成活率分别达到75.9%和86.6%。按每亩收入千元左右计算,这些新栽植的干鲜果经济林挂果后,将为农民增收1.3亿元。全市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19.01万头、23.74万头,奶牛新增2002头,存栏达到10268头。中药材产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7.22万亩,中药材产业发展由数量型逐步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重视发展特色菜,大力发展精品菜,引进新优特稀菜,蔬菜面积稳定在8万亩,产量达到10万吨。
  
  ●强势推动以果业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为做好“十五”最后一年全市的“三农”工作开了一个好局
  
  果业是铜川正在提升壮大的五大传统产业之一,是农村四大主导产业的龙头。铜川既是一个老矿业城市,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又是一个农村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农民增收比较缓慢。开展植树造林,既种下了改善生态环境的绿化树,又种下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树。市委、市政府正是从这样一个制高点着眼,把以160万亩干鲜果经济林基地建设为主的2005年春季植树造林工作作为一个重大战役来打,为做好“十五”最后一年全市的“三农”工作开了一个好局。
  
  铜川是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也是柿子、梨等水果和核桃、花椒等干果的最佳适生区,宜果土地面积广,被国家和省上列为重点发展的绿色苹果基地,果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目前,铜川以苹果为主的水果已发展到47万亩,以核桃为主的干果面积已达60万亩,果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市上计划通过3至4年努力,建成60万亩水果和100万亩干果基地。
  
  2005年3月11日上午,全市数千名市级机关党员、干部冒着料峭春寒和漫天飞扬的雪花来到“公仆林”、“共产党员林”植树现场,挥锨抡镐,打响了义务植树造林的第一个战役。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以经济林建设为重点的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株株致富树在农村生根,一片片绿化林在城市安家。据统计,在这场战役中,全市义务植树达208万株,参与人数突破60万人次。
  
  在开展春季干鲜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大会战的同时,市上还着力抓好210国道绿色长廊建设,集中开展了已建94公里宽幅林带补栽补植和沿线直观山坡的绿化;着力抓好新区绿化,按照“栽大树、成大绿”的方针,动员组织中、省、市属企业、单位开展了“我为新区添点绿”活动,促进新区生态环境在较短时间内能有显著改善,成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式城市。
  
  ●强势推动以果业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为抓好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落实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为了强势推动经济林建设,市委书记吴前进于2005年3月11日下午主持召开了以“强势推动,狠抓落实”为主题的植树造林督战会,针对农村一些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漂浮、行动迟缓、效率低下甚至弄虚作假,许多产业结构调整和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实情,提出了一个新举措:成立四个明察暗访组,分别由市农业局、林业局、果业局、城建管理局一名领导牵头带队,抽调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办室负责人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各一名科长以及市级各新闻媒体的8名记者作为队员,当日起不向区县、乡镇打招呼,直接深入到村、到组、到户,进行明察暗访,每个组都“分配”了曝光的硬任务,对在植树造林工作中采取措施不力、行动迟缓、动劲不大、做表面文章的乡镇、村组和单位、部门坚决予以批评曝光,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报道。同时,市上的植树造林工作督察组照常下基层检查督促工作进展。造林结束后还进行随机抽查验收,挤干了“水分”。在经济林建设中,为了进一步掌握基层植树造林的实情,市委书记吴前进,市长冯新柱,时任市委副书记李顺民,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袁树英,副市长王焕有等市领导多次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直接深入到偏远乡村暗访植树造林情况,就抓好核桃、苹果产业等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四个明察暗访组深入到村组、农户、地块,每天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连续推出既有典型宣传又有舆论监督的各类报道,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造成了积极的轰动效应。2005年3月17日,市级各家媒体都发出了《“曙光林”营造行动迟缓》、《这里植树静悄悄》两篇批评报道。市委书记吴前进立即就这两篇批评报道作出批示在媒体发表,要求有关区县和职能部门务必对此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切实转变作风,加大落实力度,尽快扭转一些地方的工作落实不力、行动迟缓局面。在强有力的舆论推动下,全市2005年春季城市植树造林和农村经济林建设各个会战点到处都是争先恐后地大干、快干、实干的场面。区县在比进度,乡镇在比力度,村组在比多少,呈现出多年少有的喜人局面。许多被批评的乡镇、村组化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被首批曝光的承担“曙光林”营造任务的中、省属单位,纷纷行动起来,很快完成了植树造林任务,连前些年没有参加过植树的三家单位这次也自觉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
  
  实践证明,“明察暗访看植树”这种由市委主要领导主持策划,成立明察暗访组深入基层查看实情,通过政府部门牵头、组织人事考察、督办机关监督、新闻舆论支持等多种手段并用来强势推动市委、市政府某一项中心工作落实的方式方法,不是传统的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不是满足于一般号召,而是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种新的工作方法,在经济林基地建设战役之后实施的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等战役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抓好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落实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强势推动以果业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带来了干部作风的大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强势推进春季经济林基地建设战役,促使全市广大干部特别是机关干部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对做好2005年全年的整体工作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在春节收假后第一天上午召开的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上,市委书记吴前进在动员讲话中就把春季植树造林作为全市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做了动员部署,要求全市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从抓干部作风改进、抓重点工作落实入手,坚持做到先进性教育和春季植树造林等重点工作“两促进、两不误”,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最终体现到促进各项工作、解决突出问题上,实现了2005年全市工作的高起点、快起步。
  
  为了促进机关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杜绝植树造林劳动的“一阵风”现象,确保植树造林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市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在市级几大班子领导的带领下,连续三次组织发动80多家市直机关的2600余名干部,掀起栽植“公仆林”、“共产党员林”高潮,共栽植各类树木近3万株,是往年载植1万株的3倍。干部们自带干粮、饮水,在山坡、地头一干就是一天,坑的大小有指标、树的浇水要三遍,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各区县、市级部门创造了“三证”验收、“秋后算帐”(按成活率验收)等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栽一棵活一棵、种一片成一片。
  
  作风转变,新风扑面。在2006年“十一五”开局之年拉开帷幕之际,全市上下保持了过去一年抓“四大战役”的那么一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好作风,正在以更加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锐气,抢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围绕实施“5523工程”,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狠抓果、牧、药、菜基地建设,努力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十一五”的良好开局、高点起步,谱写新年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