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莆田城厢区常太镇:枇杷大镇的“销售兵法”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东南网 卞军凯 易振环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52票  浏览16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6月10日 15:51

  未雨绸缪不轻敌
  
  虽然今年的“销售大战”取得胜利,但其他地方农产品的滞销困境让常太镇不敢掉以轻心。为避免枇杷集中上市可能带来的销售难题,常太镇过去采用了增加早熟品种以错开上市时间的办法,眼下又从以下两个思路着手破题。
  
  一是推广精品白肉枇杷。
  
  “与传统枇杷相比,白肉枇杷采摘晚、品质高、销路好,既能错开上市时间,又能细分消费市场,可避免销售难。”戴玉腾介绍,今年果农对白肉枇杷的出售价在每公斤30元以上,远高于普通枇杷,还供不应求。
  
  据悉,为了鼓励果农嫁接白肉枇杷,从2009年起,政府就给果农每亩800元补贴,当作嫁接工钱。但目前,常太镇白肉枇杷果林仅3000亩,不及全镇枇杷果林1/20。推广嫁接白肉枇杷,成为下一步重要工作。
  
  二是开辟枇杷采摘旅游市场。
  
  其实,这一提法前几年就已出现,但一直未见实效。如今,随着乡村游的兴起,枇杷采摘游被寄予更大希望。
  
  今年枇杷采摘期间,常太镇马院村专门拿出60多亩枇杷天然果林,给自驾游市民免费采摘、免费品尝。“不收钱,就是想起到广告效应。反响不错,两个周末来了1000多人次。”戴玉腾说,今后,将抓住马院村被列为“美丽莆田—幸福家园”试点村的大好机会,让枇杷采摘游市场充分活跃起来。
  
  在常太镇另一片山坡上,返乡创业大学生蔡向伟也正在向枇杷采摘游方向进军。陈铸洪介绍,蔡向伟的枇杷基地有200多亩,不仅卖鲜果,还准备开发枇杷加工产品,“游客来了,能采摘鲜果,能观看生产,还能购买产品,整座基地都变成了旅游资源”。
  
  编者按
  
  8日,本报“经济观察”栏目刊发《“葱击波”来袭,咋办?》,对今年漳浦大葱遭遇“市场最难季”进行报道。这并非孤例,近期,各地农产品滞销的消息频现网络,如河北石家庄甜瓜、四川泸州辣椒等,大丰收带来的滞销现象让人十分痛心。
  
  盛产枇杷的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因今年连绵不绝的阴雨天气,对鲜果的采摘、包装、运输等环节带来影响,造成销售梗阻,当地果农一度面临销售难题。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枇杷销售季已过,常太镇果农已顺利把大批枇杷卖出去。他们有何秘诀?对其他地区农产品销售有何借鉴意义?
  
  敬请关注本期“经济观察”栏目。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