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瓜果香飘致富路 “科学发展看三龙”系列报道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景德镇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78票  浏览7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8月17日 16:15
  当你驱车行驶在206国道景德镇市三龙镇杨家村段,你会看到一顶顶红伞立在宽阔整洁的国道两旁,如长龙般蜿蜒。伞下,一桌、一秤,一张张热情而朴实的笑脸,而最诱人的是刚从田地、果园摘下的水果。冬春的草莓鲜艳欲滴,口味香甜;夏秋紫红的杨梅、抹着胭脂色的李子、水嫩嫩的桃子、还挂着蔓叶的西瓜,让人不得不驻足停车尝尝水果,聊聊家常,甚至你已按捺不住兴奋,邀上朋友进果园亲自采摘一番。这种乐趣可不是单单品尝美味可以享受到的。
  
  其实,特色农业在三龙已经有十个年头了。
  
  十年前,三龙乡杨家村委会干部叶接传去浙江走亲戚,看到这儿的农民依靠种植草莓过上了好日子。立即想到三龙的气候条件和种植条件与这差别不大,就萌发了回去发展特色农业帮助群众致富的念头。回来后他把这想法告诉了乡政府领导,乡领导听届大加赞赏,立即由政府出面将浙江的种植能手请到三龙,划拨土地给他们无偿使用。引进的种植技术让三龙人大开眼界,开始尝试自己发展特色农业。进入新世纪,三龙镇又采用相同的模式引进了大棚西瓜、杨梅、吊瓜和紫薯,“一村一品”初具雏形。
  
  特色农业的初步发展让三龙农户尝到了甜头,但农产品销售难题凸显出来,单打独斗的营销方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出现了增产易增收难的状况。
  
  “以新的理念谋划农业,以新的模式发展农业,以新的政策保障农业,以新的作风服务农业。”近年来,三龙镇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农业发展,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党建工作思路,依托基地和协会建立了一批产业党小组,充分发挥能人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2007年以来,三龙镇先后在草莓、吊瓜、紫薯等专业协会成立党小组。协会党小组积极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通过优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动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少不了科学技术的更新,三龙人在发展特色农业中科技意识得到了大大增强。产业协会经常邀请专家开办种植培训班,手把手教会农民科学种植。镇里还成立了农技推广站,为全镇农产品提供良种良法、病虫预测防疫等服务,农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为高效农业提供优质服务,深得民心。
  
  “成立草莓协会后,协会定期组织种植专家赴浙江购买种苗,每年的草莓种苗都有改良,现在1亩草莓的利润由原来的四五千元扩大到了1.2万元了。”说到草莓协会带领农民致富,杨家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方进恩的眼中充满着欣喜。
  
  原来农产品丰收了,农民却犯了愁,许多瓜果卖不出去,农民要搭车到市里的农贸市场去卖,来回的费用、市场管理费加上整天的奔波让他们得不到丰收的实惠。现在,镇党委、政府每年都组织专业协会的党员主动走出去为农产品跑销路,让乡村的瓜果真正形成了产业,进了城里的超市,摆脱了一家一户去推销的落后模式,农产品变为紧俏货,农民不再不为卖发愁了。为了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协会还对农民的农产品实行最低统购价,农民只要放开手搞种植,农产品价格至少不会低于统购价。
  
  整体营销模式打开了三龙农产品的销路,提升了三龙农产品的名气。现在农民做生意不需出门,瓜果成熟的季节,只要在家门口支把伞,放台秤,城里和周边乡镇的人络绎不绝,特意驾车来买水果。三龙镇又及时推出了农村生活体验游,游客可亲手采摘水果,品尝农家饭菜,既带动了乡镇的饮食、旅游业,水果还卖上了好价钱,仅夏季的西瓜一个品种都能卖上每公斤2-3元的好价钱。三龙的特色农业着实火起来了!
  
  三龙镇面积96平方公里,人均耕地只有1.2亩,一直以来农业的发展只束缚在水稻这单一的粮食耕作上,农民收入偏低,小农意识强烈,多种经营观念淡薄。而现在三龙已发展种植草莓1000亩、吊瓜520亩、紫薯470亩、西瓜400亩,仅此四项特色种植业,全镇人均增收达.2100元,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2008年,农民总收入由2006年的2600元提高到5686元。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