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果菜飘香奔小康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防城港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72票  浏览12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5月29日 11:57

  ——那屋背村解放思想做大做强蔬菜水果产业促农民致富小记

    火红五月,果菜飘香。5月20日,笔者来到了距离城区15公里的防城区滩营乡那屋背村采访,放眼望去,尽是绿油油的蔬菜和长势旺盛的甘蔗柑桔,这是该村群众的“钱袋子”,更是该村解放思想做大做强蔬菜水果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奔小康的见证。
  
  在那屋背村委会办公楼里,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庞贵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庞支书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准实施给该村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曙光。为此,该村以深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提出了“科技兴村”的发展思路,依靠科技发展壮大蔬菜水果产业,走一条绿色增收致富路。每年下来都举办3至4期蔬菜水果种植培训班,年培训蔬菜水果种植大户群众3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科技种植水平。目前全村59名党员中,有36人获得了“绿色证书”,绝大多数党员都掌握了1至2门科技致富技术
  
  要致富,先修路。那屋背村“两委”干部深谙这点。于是,他们通过争取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等办法,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全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完善了那屋背小学校道柏油路铺设,修建了长1公里的上阳组三面光水渠,修通了4公里长的细阳港道路,投入11万元拉通了自来水,解决了三叉、大坝、石头田、黄坛树、简头坡等村组1500多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难题。
  
  有了完好的基础设施,那屋背村充分利用防城至那屋背村公共汽车、“面的”多等便利交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优质水果、甘蔗等短平快农民增收项目。目前,该村利用荒山、荒坡种植了1300多亩甘蔗,带动村民种植“皇帝桔”、“大年桔”等优质水果1800多亩。他们又成立了果蔬协会,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网络,方便外来客商和农户联系,搞活市场经济。每天晚上八九点钟,村子里车辆川流不息,甚是热闹,村里生产的茄子、青菜、青瓜、辣椒等就被一车车运到防城金日市场、中心市场等集贸市场销售,时而还有些蔬菜被销往越南。
  
  采访过程中,该村蔬菜种植大户张儒绍来到了村委会。他向我们滔滔不绝地讲述了种菜致富经。8年前,他向村里的一位邻亲取经种菜,初次种了2亩地,由于种子不好等原因,碰了钉子,卖不了钱。但他并不灰心,次年,他加强了对科技种植技术的学习,并虚心向村里有经验的种植户讨教了几招,当年就有了好收成。为保障菜地用水,他跑到城里买了一台抽水机和1千多米的水管,使种菜用水直接在菜畦里喷洒;为方便销售和生产,他又买回了摩托车、拖拉机等。从此,他种蔬菜越种越来劲,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腰包也越来越鼓,村里许多群众都向他取经来了,而且他用的是农家肥,种出来的菜颇受市民青睐,菜价也比其他人高一至两毛钱。现在,张儒绍夫妻俩常年种植的蔬菜有3亩多,年均收入达5万元,两个孩子读上了大学。
  
  在那屋背村,像张儒绍这样的蔬菜和水果种植户有250户,种植无公害蔬菜面积达2000多亩,绿油油的蔬菜基地和黄澄澄的果山就是群众致富的“摇篮”,村民靠种植蔬菜水果年均收入少的有2万元,多则达5万元。这,得益于那屋背村“两委”的带领,得益于解放思想的促动。临走时,庞贵支书还高兴地向我们介绍说,他们现在正筹备建一家酸菜瓜皮加工厂,现已买回了一些设备,还准备建一家抛光米厂,包装优质米。看来,那屋背村群众的增收门路是越来越宽了……(张耀富)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