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金柚加工搞了二十年 未有大起色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58票  浏览4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9月16日 04:24

  梅州去年引进某酒业公司,该号称投资5亿元的项目提出年加工柚子5万吨的构想

  与当地大部分果农一样,梅州金柚种植户卢有丽对当地的柚子加工项目十分关心。“加工发展了才敢扩种,所以一直希望有大项目上马。”卢有丽说。但南方农村报记者几番到梅州采访发现,缺少扶持政策、技术落后、贷款困难,都约束着梅州金柚加工业的发展。
  
  多个项目均未成功
  
  王绍栋是梅州最早搞金柚加工的老板之一。“刚开始是政府向农民推广发展金柚种植,农民赚了钱,再后来,金柚价格跌到冰点,成为果农负担。”他介绍,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开始重视发展加工,做建筑生意的王绍栋花了近2000万资金,接过台湾老板做金柚加工的厂子。“1998年,梅县雁洋镇从台湾招商引资进来的项目,1999年台湾老板退出后我来接手。”
  
  而在梅县嘉俊金柚食品厂总经理钟勤生记忆里,金柚加工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如今20多年过去,梅州的柚子加工还是搞不起来。”据钟勤生介绍,梅州的好几项深加工都不成功:最早是1991年搞柚子汁,搞了一年多无疾而终;后来是柚子酒、果胶等,都不成功。
  
  去年,梅州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广东帝浓酒业有限公司。这个号称投资5亿元项目是梅州“又一招商引资大手笔”,项目建成后年加工柚子可达5万吨。“打算分3期,4-5年完成项目建设,第1期应该明年可以投产,大概可以消化1万斤柚子。”广东帝浓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关昕表示,最终能否达到目标,还要取决于是否有过硬的技术支撑。
  
  技术落后成为瓶颈
  
  “其实梅县一直都有做柚子深加工的想法,但技术不过关。”梅县农业局种植股股长李建基认为,技术约束是金柚深加工难以取得突破的最大原因,“柚子全身都是宝,现在要做的是克服技术难题。”
  
  钟勤生也介绍,他现在做柚子糖加工,一年1000多万的产出,想扩大规模,如今也被技术卡住,“我现在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机械化,二是提升产品档次。机械化是基础,如果没有机械化,就无法标准化生产,档次就上不去。”钟勤生说,“跟大客户接触时,因为技术约束,产能太小,没有能力接他们的单,实在可惜。”
  
  据了解,目前梅州柚子加工只有部分工艺采用机械化流程,大部分还是手工操作。王绍栋一年可消化3000吨柚子,但除了包装,其余工序全部采用人工。加工企业找人订做价格太高,企业不划算,因为成本高,也没人愿意接单。此外,在加工前柚子处理方面,目前仍找不到成熟的一套技术。当地加工企业连开柚子都找了很多机械代替,切菜的、切肉的,各种尝试,效果都不好。
  
  李建基认为,如今对金柚加工缺少投入,主要由企业承担,大规模的投入又不够系统,机械化比较难。关昕也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成套加工设备,就算投入研发也要上千万资金,帝浓酒业年加工5万吨柚子的目标能否成功还很难说。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此外,中小加工企业融资困难,也阻碍了梅州金柚加工产业的发展。
  
  王绍栋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999年,王绍栋前期投入1200万元左右做柚子酒研发,2004-2005年产品推向市场。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前期推广又过急。到目前为止,他的酒还是以雁洋镇为主要市场,外面没有销售
  
  “酒窖里面还有200多吨10年以上的酒,可现在连包装费用都没有。”王绍栋在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急需懂市场、有资本的合作伙伴。他介绍,自己做金柚深加工已经十几年,原以为可以争取政府部门有一些政策扶持,银行或信用社也能够支持一点。但政府部门开会说要支持中小企业,会后又没下文;自己也无法从银行借到一分钱,项目只能卡在那了。
  
  据了解,王绍栋的酒厂是梅州市扶贫龙头企业,按规定贷款可以获得当地政府贴息,但因无法贷款,政府贴息便无从谈起。“尽管有200多吨的酒、300多亩厂区,资产值也有3000万元,因为酒厂在雁洋镇,厂房抵押银行都不要,贷不来一分钱。”王绍栋说。□黄世祥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