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北京市今年将投入资金15亿元建设生态山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北京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77票  浏览7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3月09日 14:36

    特色种植、绿色养殖和乡村旅游成为京郊山区发展主导产业

    每逢周末,京郊连片的温室大棚里,游人采摘着新鲜的水果;拦出一片片水面的橡胶坝、蜿蜒水上的木质游廊;风格统一、卫生达标的民俗院落散落山间……京郊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已经成为京城百姓周末出行和游玩的首选。随着京郊生态环境的改善,山区的树木增多了、大小河流水多了、民俗院落游人越来越多,京郊农民收入逐步增加了,山区不再是贫困和落后的代名词,而成为本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本市将投入资金15亿元,用于荒山造林、生态修复、小流域治理和农民搬迁等工程,建设绿色生态京郊、69条沟的沟域经济规划完成,重点发展10条沟域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和绿色养殖,让郊区人民富裕起来。

    69条沟的沟域经济规划完成

    走进怀柔区渤海镇六渡河村,山下河水清澈,山上松枫成片,背阴山坡残留着未融的积雪,这处名叫“栗花沟”的山谷美景,吸引了许多城里人。

    渤海镇副镇长张学军指着山沟说,这条“栗花沟”因盛产板栗而得名,“栗花沟”贯穿三渡河、四渡河和六渡河三个村。去年,镇里对全长8.1公里山沟的山、水、林、田、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还建设了观光南国梨园100多亩,“既然是生态沟,让它山清水秀,才能吸引更多城里人。”

    除了“栗花沟”,怀柔区的“水长城”、“白桦谷”和“溪水湾”三条山沟正逐渐形成沟域经济产业带。

    去年,本市在密云、门头沟和房山分别打造3条沟,依据当地的产业特色,发展内容多样的沟域产业带。市区两级设立山区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推动沟域经济发展,今年,全市69条沟的沟域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完成,并将重点打造10条沟。

    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五口黑色大铁锅一字摆开,怀柔六渡河村民刘建华在板栗广场挥起大勺翻炒栗子,“去年栗子丰收,最多时候一天能炒10多锅。”怀柔板栗享誉京城,而渤海镇六渡河村更有“京郊板栗第一村”的称号,该镇以板栗产业为引领,借助“栗花沟”的独有山水美景特色,引导当地民俗旅游的发展。

    去年,六渡河村接待游客3万人次,民俗旅游收入达到240万元,每户平均增加旅游收入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0980元。

    延庆县井庄镇柳沟村的“火盆锅”、“豆腐宴”远近闻名,城里人都喜欢围坐在村民家的热炕头上,品尝地地道道的豆腐。市民张自立说,“每年都会来四五次,品尝柳沟村的‘豆腐宴’,村民自己种植、加工的才是绿色食品。”旺季的时候,全村每天的营业收入都超过10万元。

    据资料显示,全市实际民俗旅游接待村、民俗旅游接待户分别达到了144个和8183个,这两项均占远郊区县总数的90%左右,去年全市山区农民的人均收入达到9248元,比上年增加1011元,增长了12.3%。

    三大优势产业主导山区发展

    雪后的昌平区兴寿镇天翼草莓种植园,温暖湿润的大棚内鲜艳欲滴的草莓成熟了,技术员徐汉云和工作人员正在采摘红透的草莓,“草莓直供超市,每斤能卖10多元,采摘价格每斤能卖到30多元,刚建好的温室大棚投资4万多元,大概两年时间就能收回投资。”

    昌平区种植草莓面积占到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二,兴寿、北七家、小汤山和崔村都是草莓种植的主要乡镇,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4500亩,日光温室近2000栋,一季能收获250万公斤的草莓,农民种植草莓每栋温室每年总收入在2.5万元到3万元之间,纯收入在1.5万元左右。目前,昌平草莓80%用于销售、15%用于采摘、5%用于深加工。

    据昌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昌平将以兴寿镇区麦辛路为主线,形成带动5个乡镇发展草莓产业的区域。2012年,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将在昌平举行,借助这个契机该区将制定到2012年的发展规划,种植1.5万栋草莓日光温室、500亩大棚和1000亩露地草莓,届时,草莓年产量将达到4500万公斤,年产值达到7.2亿元,可提供2万多个就业岗位。

    昌平只是京郊的缩影,京郊大地的种植养殖产业方兴未艾,大兴西瓜、门头沟樱桃、怀柔虹鳟鱼、昌平苹果、密云水库鱼……这些特色产业正成为带动京郊农业的龙头。如今,特色种植、绿色养殖和乡村旅游等山区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已经成为山区发展的主导,本市推行“十百千产业致富工程”,将为更多农户增加经营项目和经营性收入。(记者 杨晓斌)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