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当起临时销售员
购物中心的大门一次次被推开,不时有热心市民前来围看、问询,准备挑选购买苹果梨。而工作人员忙着在这边收钱,就顾不上那边顾客的问询,忙得不住脚。本报三名记者见状临时充当起销售人员,为顾客介绍珲春苹果梨。看着别人解答顾客疑问、介绍苹果梨的特点挺容易,自己做起来却发现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支撑,才能让顾客舒心地购买。
首先就要做到“眼疾手快”,赶在顾客询问之前,主动说明苹果梨的情况,报出价格,一旦市民确定购买,立即帮助市民将苹果梨搬上购物车。看着欧亚商都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的后勤人员搬一箱苹果梨挺轻松,可记者伸手抬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一箱苹果梨那么沉啊!记者充当销售人员一上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50元一箱,每箱30斤。”虽然一直重复着蹲、搬的动作,但每每听到顾客用溢美之词,向陌生人推荐珲春苹果梨,记者也跟着开心起来。看着成堆的苹果梨一层层减少,收银员手里的包渐渐鼓起来,即便身体很疲惫,心里也很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