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天宫村枇杷藏在大山无人识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网巴中分频道综合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6票  浏览7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5月22日 14:02
  村民以路当市卖枇杷
  
  5月19日中午,尽管烈日当空,从水宁寺镇到距平昌县城3公里处的公路沿线,随处可见销售枇杷的小摊,每当有车经过,“买枇杷了”的叫卖声就会响起。
  
  村民吴雪华告诉记者,她家种了2亩多面积的枇杷,今年枇杷产量达5000多斤,由于丈夫外出务工,她只能带着仅5个月大的孩子在公路边零售。
  
  一位姓厍的村民这样描述卖枇杷的难处:“在公路上卖枇杷全靠运气,如果过路车多就卖得快,过路车少就卖不脱,卖不脱的只好背回家。如果太阳太大或者遇到下雨时,真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天宫村是水宁寺镇的枇杷基地。2005年,该村从成都市龙泉镇引进优质品种大五星枇杷种植,如今这些枇杷已进入盛产期,每年产量达到20万斤。虽然水果质优,水分多,口感好,但几乎没有商贩上门收购。
  
  “我们这里的枇杷基本上成林了,但少有商贩知道这儿有这么好的枇杷。由于没有商家收购,我们只好自己到公路旁叫卖。”村民陈洪军说。
  
  “由于只能在路边单卖,所以我们不敢采摘太多,一旦卖不掉,就只有给猪吃。”村民厍思树道出果农最苦恼的事。
  
  由于产量大,尽管村民搭起棚子在路边卖枇杷,销量却不乐观。记者在村里看到,枇杷采摘期已过,但仍有不少枇杷留在树上,远远望去,如一个个红红的小灯笼挂在树间。一些孩子在树下捡拾从树上掉落下来的枇杷。村民告诉记者,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了减少损失,不去采摘,只能捡拾掉下的枇杷。
  
  卖枇杷与抢农活的两难选择
  
  枇杷成熟时正是农村“三抢”时节,天宫村村民不忍心看着成熟的枇杷烂掉,在卖枇杷和“三抢”的两难中,选择了放下农活卖枇杷。
  
  19日中午1时,天宫村1组村民陈洪军夫妇正忙着采摘已经成熟的枇杷,准备到公路旁销售。陈洪军对记者说,因为家离公路较远,他和妻子一个人负责采摘后背到公路旁边,另一个人负责卖,已经收满水的秧田却没有时间栽插。
  
  天宫村1组村民陈开华老人由于忙着卖枇杷,几天前收回的小麦无暇顾及,连续几场雨后,不少小麦已经霉变。
  
  据了解,天宫村有1800余人,近1000人外出务工,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小孩。由于劳动力大量外出,每到枇杷成熟时,村民在卖枇杷和抢收中陷入两难境地。
  
  天宫村支部书记刘国平告诉记者,每年5月上中旬是枇杷成熟期,此时也正是农忙时。为了让成熟的枇杷产生经济效益,每家每户都得有一个人专门出来卖枇杷,而推迟农业生产时间。“如果有商贩来收购就好了,压在我们心头的石头也就搬掉了。”不少村民说。
  
  工商帮忙解决销售难
  
  巴州区工商局在了解到天宫村的困境后,积极为村民想办法,帮助解决销售难题。
  
  早在一个月前,清江工商所的干部职工就多次深入天宫村调查了解。他们首先将村里有经营头脑的5户枇杷大户集中起来,帮助成立了天宫村厍家园枇杷专业合作社
  
  清江工商所所长李勇告诉记者,天宫村成立厍家园枇杷专业合作社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扩大销路,解决销售难题。为此,巴州区工商局还拿出4000余元,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为天宫枇杷注册了“厍家园”商标。区工商局干部沈吉会说,天宫村枇杷品质好,免费为其注册商标,目的是把天宫枇杷打造成品牌,提高知名度,拓展销路。
  
  有工商部门牵线搭桥,目前,厍家园枇杷专业合作社正与巴城几家水果经销商就销售问题进行谈判。
  
  “虽然目前天宫枇杷销售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们仍将按照枇杷专业合作社的规划指导生产,未来几年,天宫村还准备引进资金、技术,把枇杷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规模,有了规模,就不怕销售难了。”刘国平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据巴中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