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苹果价格上涨之谜
那么价格上涨的利润被谁赚走了,果农是否受益?吕永红认为,往年果农使用的是化肥,今年开始发展生猪养殖,为果树提供有机农家肥,薄膜、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很快,投入成本也加大,各个环节价格都在上涨,因此利润被摊薄了。
11月2日下起了小雨,位于洛川老西街的陕北苹果综合交易市场道路被运货车压碾的非常泥泞,经营纸箱包装的个体户张东霞指着摞着的包装箱对记者说:“来自山西的彩箱、覆膜箱价格比去年都有所上涨,水晶富士小彩箱今年要卖到3.2元一个,相比去年涨了0.4元到0.5元。”而主要原因是生产包装箱的纸贵了,“一吨纸比去年涨了400元,发泡网一袋子25元价格没有变,但数量比去年少了几百个。”
在交易市场外聚集着许多劳工,这里依托苹果产业已自发地形成了一个劳务市场,每天劳工6点钟在这里聚集,8点钟果农或者经销公司就来雇人。专门负责装箱、上车的张宝林对记者说,洛川县家家户户都种苹果,所以雇用的劳工都是来自关中及附近县的,今年由于劳动力短缺,他装大箱一天的劳务费要价至少是70元,而在去年他还只能赚到50元钱。
由于人工成本比去年上涨了50%至60%,延果集团的代理购置费由2.2元涨到了今年的3元。“代理商从收购到交货、运费、网套要价增长了30%,包装鲜果的人工今年最高价能到每天120元,这跟国家整体劳务成本、价格环境提高有关,在农村许多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出去打工,务农的人越来越少,部分果农甚至把果树都挖了,专业、技术人员也在减少。”据了解,洛川果农户均果园面积为12.5亩,而户均劳动力仅为2.5个,季节性劳动力严重短缺。
由于生产资料、劳务、冷藏、运输、包装成本的增加,为了保证收益,不管是果农还是经销商都提高了销售价格。李金斗简单计算了一下,即使是果体较小的“70富士”收购价为每斤3.3元,加上出库成本1.3元,再加上运费,卖到市场上差不多就到了每斤5元。
如何促进苹果产业化发展
整体物价上涨、通胀预期加大带来的成本增加、带动效应对苹果价格的传导明显,但果农在预期增高的同时,后市也存在很大风险。“果农将苹果储藏起来,想到元旦以后有好的价格,但是明年市场很难预料,存在一定风险,能否赚钱还很难说。”屈春民说。如果后市发生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影响显然很大。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苹果的产量和品质,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洛川共有64万亩耕地,其中苹果种植面积达50万亩,种植面积基本已经饱和,怎样形成产业化发展的格局?
据了解,洛川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是全部符合苹果生产7项气候指标要求的最佳优选区之一,发展苹果产业化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自从1947年引进种植以来,已达到人均种植面积3.1亩,从2004年到现在是产业化发展时期,由果农的分散经营转为政府引领,把洛川苹果作为品牌对外推介,开始普及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种植。
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的一名技术人员介绍,洛川苹果大部分是按照3×4的标准建园,经营年限大于10年的果园密度和郁闭度增大,通风透光不良,导致优果率不高,因此需要培育现代化苹果示范园,增加有机肥投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据测算,洛川县苹果生产过程中需要各类农机具3万台,但目前仅有1.3万台,急需增加割草、施肥、采果的机械。从2008年开始,洛川着力实施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以畜促果,为50万亩果园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源,提升苹果品质。
另外,洛川苹果的产业链条仍然较短,加工业对苹果产业的发展带动作用不强,目前苹果加工集中在浓缩果汁领域,深加工产品单一,因此必须延伸产业链,发展龙头企业,拉动苹果的营销和贸易,发展果干、果脯等深加工。
在洛川苹果产业化发展中,李金斗认为金融的支持作用越来越大,不管是发展深加工,推广标准化种植,还是果农购进优质品种、养殖牲畜生产有机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人行洛川县支行统计,从2009年至今年9月底,洛川县农村金融机构共向果业龙头企业、苹果深加工企业、果袋生产企业、零散小型果库、储藏冷库、营销专业户等累计发放贷款70765万元。李金斗的富百果业公司就累计获得了贷款1183万元,建成了集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产业链,将富百牌苹果打入了高端市场。
11月2日下起了小雨,位于洛川老西街的陕北苹果综合交易市场道路被运货车压碾的非常泥泞,经营纸箱包装的个体户张东霞指着摞着的包装箱对记者说:“来自山西的彩箱、覆膜箱价格比去年都有所上涨,水晶富士小彩箱今年要卖到3.2元一个,相比去年涨了0.4元到0.5元。”而主要原因是生产包装箱的纸贵了,“一吨纸比去年涨了400元,发泡网一袋子25元价格没有变,但数量比去年少了几百个。”
在交易市场外聚集着许多劳工,这里依托苹果产业已自发地形成了一个劳务市场,每天劳工6点钟在这里聚集,8点钟果农或者经销公司就来雇人。专门负责装箱、上车的张宝林对记者说,洛川县家家户户都种苹果,所以雇用的劳工都是来自关中及附近县的,今年由于劳动力短缺,他装大箱一天的劳务费要价至少是70元,而在去年他还只能赚到50元钱。
由于人工成本比去年上涨了50%至60%,延果集团的代理购置费由2.2元涨到了今年的3元。“代理商从收购到交货、运费、网套要价增长了30%,包装鲜果的人工今年最高价能到每天120元,这跟国家整体劳务成本、价格环境提高有关,在农村许多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出去打工,务农的人越来越少,部分果农甚至把果树都挖了,专业、技术人员也在减少。”据了解,洛川果农户均果园面积为12.5亩,而户均劳动力仅为2.5个,季节性劳动力严重短缺。
由于生产资料、劳务、冷藏、运输、包装成本的增加,为了保证收益,不管是果农还是经销商都提高了销售价格。李金斗简单计算了一下,即使是果体较小的“70富士”收购价为每斤3.3元,加上出库成本1.3元,再加上运费,卖到市场上差不多就到了每斤5元。
如何促进苹果产业化发展
整体物价上涨、通胀预期加大带来的成本增加、带动效应对苹果价格的传导明显,但果农在预期增高的同时,后市也存在很大风险。“果农将苹果储藏起来,想到元旦以后有好的价格,但是明年市场很难预料,存在一定风险,能否赚钱还很难说。”屈春民说。如果后市发生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影响显然很大。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苹果的产量和品质,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洛川共有64万亩耕地,其中苹果种植面积达50万亩,种植面积基本已经饱和,怎样形成产业化发展的格局?
据了解,洛川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是全部符合苹果生产7项气候指标要求的最佳优选区之一,发展苹果产业化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自从1947年引进种植以来,已达到人均种植面积3.1亩,从2004年到现在是产业化发展时期,由果农的分散经营转为政府引领,把洛川苹果作为品牌对外推介,开始普及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种植。
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的一名技术人员介绍,洛川苹果大部分是按照3×4的标准建园,经营年限大于10年的果园密度和郁闭度增大,通风透光不良,导致优果率不高,因此需要培育现代化苹果示范园,增加有机肥投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据测算,洛川县苹果生产过程中需要各类农机具3万台,但目前仅有1.3万台,急需增加割草、施肥、采果的机械。从2008年开始,洛川着力实施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以畜促果,为50万亩果园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源,提升苹果品质。
另外,洛川苹果的产业链条仍然较短,加工业对苹果产业的发展带动作用不强,目前苹果加工集中在浓缩果汁领域,深加工产品单一,因此必须延伸产业链,发展龙头企业,拉动苹果的营销和贸易,发展果干、果脯等深加工。
在洛川苹果产业化发展中,李金斗认为金融的支持作用越来越大,不管是发展深加工,推广标准化种植,还是果农购进优质品种、养殖牲畜生产有机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人行洛川县支行统计,从2009年至今年9月底,洛川县农村金融机构共向果业龙头企业、苹果深加工企业、果袋生产企业、零散小型果库、储藏冷库、营销专业户等累计发放贷款70765万元。李金斗的富百果业公司就累计获得了贷款1183万元,建成了集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产业链,将富百牌苹果打入了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