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品质独特 红寺堡打造宁夏的"吐鲁番"
■每年拿出三分之一财政收入用于补贴
■葡萄品质独特可与法国波尔多争高下
这两天,红寺堡开发区红寺堡镇中圈塘村的村民全都在葡萄地里忙活着,有的开沟,有的放线。虽然以前谁也没做过这样的农活,可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他们都干得非常卖力。现在,全村960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葡萄。
“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土质好,在这种条件下种出的葡萄品质绝对可以和法国波尔多的葡萄相媲美,在宁夏来说也是最好的。”这是来自河北的葡萄专家刘蔚然对红寺堡种植葡萄的评价。正是因为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去年开始,红寺堡开始将葡萄种植作为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作为移民开发区,红寺堡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可管委会每年不惜拿出50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的补贴,这可是开发区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同时,各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区市的各类涉农项目,为群众送来了种植过程中需要的水泥立柱、苗木等物资。为了解决葡萄种植后的销售问题,管委会以政府信誉作桥梁,引导当地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科冕公司同所有农户签订了葡萄收购订单,让农户吃上了定心丸。科冕公司还在红寺堡投资建起了葡萄酒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了农户种植葡萄的积极性。中圈塘村村民杨国文为此专门算过一笔账,在当地种植效益最好的玉米的纯收入大概800元左右,而按照订单上的计算,种植一亩葡萄的纯收入最少也应该在3000元。淌一亩玉米的水可以淌三亩葡萄,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现在,红寺堡已经种植葡萄3.1万亩,年底达到8.66万亩,计划到2012使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形成集鲜食葡萄、酿酒葡萄种植为主导,生产、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葡萄基地,造就一个宁夏的“吐鲁番”。(记者 于翔 蒲利宏 实习生 马甜)
■葡萄品质独特可与法国波尔多争高下
这两天,红寺堡开发区红寺堡镇中圈塘村的村民全都在葡萄地里忙活着,有的开沟,有的放线。虽然以前谁也没做过这样的农活,可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他们都干得非常卖力。现在,全村960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葡萄。
“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土质好,在这种条件下种出的葡萄品质绝对可以和法国波尔多的葡萄相媲美,在宁夏来说也是最好的。”这是来自河北的葡萄专家刘蔚然对红寺堡种植葡萄的评价。正是因为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去年开始,红寺堡开始将葡萄种植作为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作为移民开发区,红寺堡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可管委会每年不惜拿出50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的补贴,这可是开发区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同时,各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区市的各类涉农项目,为群众送来了种植过程中需要的水泥立柱、苗木等物资。为了解决葡萄种植后的销售问题,管委会以政府信誉作桥梁,引导当地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科冕公司同所有农户签订了葡萄收购订单,让农户吃上了定心丸。科冕公司还在红寺堡投资建起了葡萄酒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了农户种植葡萄的积极性。中圈塘村村民杨国文为此专门算过一笔账,在当地种植效益最好的玉米的纯收入大概800元左右,而按照订单上的计算,种植一亩葡萄的纯收入最少也应该在3000元。淌一亩玉米的水可以淌三亩葡萄,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现在,红寺堡已经种植葡萄3.1万亩,年底达到8.66万亩,计划到2012使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形成集鲜食葡萄、酿酒葡萄种植为主导,生产、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葡萄基地,造就一个宁夏的“吐鲁番”。(记者 于翔 蒲利宏 实习生 马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