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园主:一年下来白忙乎了

春意盎然,“中国枇杷之乡”始兴县的早熟品种枇杷比往年提前半个多月上市了,然而笔者却没有看到果农收获的喜悦。昨日,笔者在当地最大的枇杷果园——湘南枇杷园看到,果农正对采摘分拣后剩下的枇杷进行处理。这些枇杷果皮起了褶皱,像脱水一样,且有不少的斑点。笔者尝了一个,觉得虽有甜度,但明显感觉到一股“沤”了的味道。
果园经营者曾美莲告诉笔者,果园800多亩、共有15000多株枇杷,分包给11名果农管理;今年总产量约10万斤,开园至今仅卖了3万斤,其余的“产量”一部分直接坏在了树上,一部分被采摘分拣后由果农自行处理。
笔者在果园看到,果农们表情严峻,只顾处理分拣剩下的枇杷——剥皮去核后将果肉分成几块放进大玻璃罐,然后加上几大块冰糖压罐。曾美莲说,这些剩果只能这样处理了,可以用于制作止咳糖水,不然就是一两块钱一斤卖给小摊贩了。
在笔者印象中,湘南枇杷园的枇杷口碑一直很好,往年根本不愁卖,为何今年会遭遇如此惨淡光景?曾美莲说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今年当地是暖春,枇杷成熟比往年早了半个月,很多顾客还不知道果讯;更主要的原因是今年公务消费订单下滑,往年批量购买几百箱的单位很少了。
“4月6日开园,7日采摘了300箱但只卖出了27箱,没销量我只能叫停果农采摘;10日我打报告给县里,希望能帮助解决销路问题,也联系湖南商会的老乡,希望他们能批量购买送人,但都说今年‘这样搞不行了’。”曾美莲说,现在只能依靠很少的批量购买和自驾游客购买。十几天来,场部卖了1万多斤,果农用生鲜车和直销点的形式也卖了1万多斤。
为什么不放在冰库里贮藏起来呢?曾美莲说,果园生产的枇杷是有机农产品,不打防腐剂、甜蜜素和膨大剂等,施用的也是有机肥。正因为没有打防腐剂,保鲜时间只有短短数日,而现在消费者也不想购买从冰库里出来的枇杷,觉得不新鲜。
“今年果园将亏本30多万元,主要是为果农垫付的肥料钱无法收回,还有购买包装纸箱等。但更糟糕的是,果农一年下来白忙乎了,生计也成问题,明年还不知能不能留住他们。”曾美莲说,她承包这个果园前后共投入了500多万元,还有40年的承包期,“我知道县里正在跟台商洽谈建一个枇杷罐头加工厂,希望能谈下来,这样就彻底解决了销路问题。”
■点评
拓展新的营销模式才是上策
始兴是“中国枇杷之乡”,其生产的枇杷多年来深受消费者青睐。今年的产量并不大,却遭遇了销售难,这给其他一些将要上市的农产品也敲响了警钟:必须从以往的销售模式中走出来,尽早开拓视野,寻找新的市场。
以往,一些农土特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公务消费。去年底以来,中央严控公款消费,这是一项反腐倡廉的长期举措,得到了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一些短期内经营受到影响的商家已经认清现实,积极调整了自己的营销策略,比如一些高档酒店纷纷推出价格更加亲民的经济菜式。
中央严控公款消费,这就要求经营者应该在促进大众消费上动脑筋,只要东西好,价格合理,营销到位,就不怕没销路。这并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今日报道中湘南枇杷园的经营者也承认,今年销售难还有一个原因是上市时间提前了半个月,很多顾客却不知道。那么,为什么不想办法提早宣传,让潜在的客户都知道呢?如今网络销售日益火爆,为什么不设法拓展网上农产品市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