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利息翻番 农业贷款难上加难
银根收紧令融资难加剧,民间贷款风险逐步显现
民间借贷利息翻番 农业贷款难上加难
作者:郭任旭
□南方农村报记者 郭任旭
5月13日,多家媒体在显著位置登出最新消息:央行宣布,从5月18日起,再度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收紧银根,牵动的不仅仅是银行业的资金链,更是大众的财富神经。
一宗引发高度关注的连环命案正是发生在这种货币政策背景下,它也显示出当前民间借贷的紧张状态。今年4月,据媒体报道,包头惠龙集团董事长因集团承担12.37亿元巨额民间债务无力偿还而**身亡。事发后,一名债主闻讯心脏病发身亡。
民间借贷利息大涨
对于民间借贷,五华县沙田柚种植大户刘华一点也不陌生。为了发展偌大的果园,向银行贷款无望的刘华依靠良好的朋友关系,一共借到55万元巨款,月利两分。相比其他人三四分利息的贷款,刘华连连自称“比较优惠”!
即便如此,刘华还是十分着急归还借款。两分利,即是每月2%,这绝非小数目——按照55万元本金计算,刘华每月必须支付利息1.1万元,一年累计需要归还利息13.2万元。“做哪个行业,每月能有这么高的收入?”庆幸的是,伴随着果园发展,刘华已经归还了大部分借款,剩下10多万元尾款,每月须支付利息不到4000元。
步入2011年,银根收紧令民间借贷利息一路水涨船高。归还大部分借款后,刘华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果园发展再需要借钱怎么办?一番打听后,刘华明白曾经的低息借贷时光已不再。“不要说两分利,就算翻一倍都很难再借到钱!”
在其他地方,民间借贷同样因为资金紧俏而一路涨价。“去年的正常水平是两分月利,今年全涨到四五分月利了。”肇庆市一家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部门负责人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即便按照四分利计算,年化利率也高达48%,这个水平已远远超过当前基准利率4倍的“高利贷”红线。
在中山、佛山、东莞等民间借贷较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上述行情有更集中的体现。据有关媒体报道,截至2010年底,东莞正常银行渠道融资规模在4000多亿元,而据相关监管部门调研测算,东莞民间融资规模大约已达2000-3000亿元,与正规融资途径不相上下。在一再涨价之后,目前整个珠三角企业民间拆借成本达到30%的平均年化利率。
农业贷款比往年更难
相比之下,银行涉农贷款利率上涨幅度显得很温和。“原先涉农贷款利率大多是以基准利率为基础上浮10%。银根收紧后,现在上浮程度已经上升到30%-40%。不过,按照目前6.31%的基准利率计算,一年期贷款利率依然不会超过10%。”省内一家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部负责人表示。
问题是,涉农贷款相比往年更难获得已经是多家金融机构承认的事实。5月份,存款准备金率年内第五次上调,验证了此前已在业内流传“一月一调”的说法。而如果从2010年首次上调算起,这已经是央行第11次祭出这一收紧银根的货币利器。每次上调,伴随着的都是几千亿元银行资金被冻结。
在业内人士看来,另一项来自银行内部的调控更成为民间借贷火爆的关键因素。多位银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今年信贷业务比往年受到更严格的额度控制。“在信贷宽松时期,省行都会为我们制定一个年度信贷额度,参照的依据是前一年的经营情况。在该额度内,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解到每个月中。今年,每个月省行都会有明确的信贷额度控制。”梅州市一家金融机构告诉记者。
另一家农村金融机构则向南方农村报记者透露了更具体的情况:“按照惯例,上半年正是涉农贷款发放旺季,很多农户都等着用钱投入生产。但是今年因为额度控制,涉农贷款比往年紧缩了许多,截至目前,我们的涉农贷款是13亿元。而去年上半年,涉农贷款总额则超过了15亿元。”
通账抬高利息水平
实际上,民间借贷涨价另一个无法忽视的背景是物价上涨。从去年开始,CPI在公众聚焦中一路上涨,涨幅最高时,据专家分析超过了10%。今年4月,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CPI同比增长5.3%。
“现在的物价形势,对贷款者更有利。”汕头农户李金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自2005年开始,李金就通过亲戚关系借了2万元,利息一分半。这些年来由于资金紧张,钱一直没有还。虽然吃了不少利息,不过在李金看来,如今的2万元与几年前的2万元,早已不是同一个概念,“那时的2万元能买多少东西?现在的钱不停地贬值。”
借钱给李金的是同村人阿财,这些年来陆陆续续总共借出10多万元闲钱,利息从一分半到两分多不等。对于李金的说法,阿财显然早有感受。“来借钱的很多都是通过熟人介绍,按照惯例,一般借出去就不能涨利息了。新借出的款,利息一定要涨,否则就太亏了。”
民间信贷风险呈现
民间借贷过度繁荣背后隐匿的风险,随着今年4月包头惠龙集团的两宗连环命案,引发广泛关注。大量媒体对各地民间借贷状况展开密集采访。在部分地区,民间借贷年化利率达到的疯狂水平令人触目惊心。据报道,在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温州地区,4月份民间借贷年化利率已高达180%。而在广东,搭桥贷款(超短期周转)年化利率高达180%。这意味着,如果借款100万元,每月要归还15万元利息。什么样的行业利润,能够负担如此高的资金成本?
除了高额利息背后的资金链风险,信贷紧缺的行情,也为一些打着“地下钱庄”旗号的诈骗分子提供了浑水摸鱼的机会。南方农村报记者此前在梅州、肇庆、河源多地采访时发现,当地不少墙体上被涂鸦式写上了各种“提供贷款”的咨询电话。5月16日,记者随机拨通了其中几家,全部态度强硬地要求贷款前先支付一笔高额利息。
“贷款10万,要先支付1万元利息。有没有保障?我们在任何一家银行都有熟人。现在银行贷款很紧缺,所以费用高一些。我们有办法通过内部关系帮你搞到贷款额度!”拨通五华县一贷款咨询电话,对方如此信誓旦旦地向记者承诺。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刘华”、“李金”、“阿财”采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