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果品合作社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清见"之乡美名扬 徐文科和他的柑桔专合社纪实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网眉山分频道 作者:郭成钧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31票  浏览63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5月06日 13:49

  协会和合作社“两驾马车”共同向前
  
  仁寿县清见果业专业合作社是2006年初成立的。既然有了协会,他为什么还要成立水果专业合作社呢?
  
  在实践中,徐文科始终感觉到协会始终有他的局限性,主要作用是技术服务,并不能改变各家各户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状态。这种“一盘散沙”的经营,导致的是品种杂乱、品质不一、产量不稳、价格下降,达不到客商的要求和标准,严重阻碍了“清见”这个优良柑桔品种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而合作社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把分散的小农户联合起来,在经营管理中做到步调一致、方法一致、标准-致。果子成熟后,由合作社专门组织人采摘,并进行统-包装后向外销售。专业合作社做为独立的法人,与社员的联合与合作较为密切,可以达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市场化发展,进而带动更多的农民入社。
  
  徐文科的想法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国际有关组织机构的关注。2005年,世界银行的官员几次到清见柑桔协会调研,对协会的发展壮大大加赞赏。遂把新店乡优质清建柑桔协会作为“世界银行支持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社会性培训和咨询项目”县;清见柑桔协会被纳入“中国加拿大合作培训”项目。徐文科先后6次参加了项目培训。2006年1月9日,徐文科联系其他10户有-定技术、且“专攻”清见的协会会员,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组成了仁寿县清见果业专业合作社。这个全县第一个专业合作社,还被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与加拿大合作社列为全国3个试点合之一。
  
  协会与合作社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徐文科介绍说,协会发展会员比较宽松,只要是愿意发展柑桔产业的果农、运销户、经纪人都可入会。但合作社对社员的要求却相对严格:必须首先是会员,经过协会的锻炼、过渡,有相当强的技术含金量和奉献精神,合格后才能加入合作社。而协会是合作社眸的初级形式,是孵化器;而合作社则是合作的更高形式,是开拓者。
  
  为了实现生产的标准化,徐文科组织社员进行统一施肥、喷药、保花、保果、疏果、修剪模式、覆盖塑料薄膜,并在生产过程中遵循统一的《优质柑桔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优质柑桔质量安全管理守则》,使果品的内在品质、外观颜色、大小状态基本终-,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柑桔的商品率。
  
  说到合作社的好处,一位叫唐良云的村民很有体会:“以前不管农药、化肥都是各家各户自己去买,价钱高不说还容易买到'歪’货,而且那个时候打药施肥、打啥子药施啥子肥全凭自己的经验,弄得不好就会造成药害和肥害,又浪费了人力物力和钱财。现在就不同了,合作社统一人到厂家购买农药化肥,那个时候打啥子药施啥子肥都有统一规定,不但省钱省工又省时,而且质量也有了保证,销路也是由合作社负责,这种在家门口数票子的日子硬是安逸呀”。
  
  以合作社为实验田和课堂,清见柑桔的新型栽培技术源源不断地在社员们的心传播、应用。而合作社的定期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所带来的不仅是社员们的种植技术日渐成熟,还有对新观念、新事务、新名词的认识和接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结合作精神在社员中广为传播;“努力干、一起干、团结协作、共同富裕”的理念极大地鼓舞着社员。“产业化”、“规模化”、“无公害”、“科技含量”、“绿色食品”、“市场准入制”,这些新鲜的名词通过徐文科的培训,也与农民“亲近”起来了。社员眼睛光亮了,也看得远了,收入自然也连年增加。在社员中,仅种植水果-项,年纯收入在3至5万元的户占60%左右,6万至10万元的也不在少数。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