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果品合作社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清见"之乡美名扬 徐文科和他的柑桔专合社纪实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网眉山分频道 作者:郭成钧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31票  浏览63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5月06日 13:49
  5月1日,艳阳高照。加拿大清见专家艾森斯一行又来到仁寿县最远边深丘乡——新店乡。只见山沟里一辆辆满载着刚则采摘的“清见”水果的汽车不断驶离而去,数着钱的果农们脸上堆满了笑容。
  
  “这两天已到出售高峰期,每天至少有5万公斤'清见’被外地客商拉走,供应成都、上海北京、香港等大都市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超市批发市场”。前来迎客人的仁寿县清建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徐文科介绍说。艾森斯,这位老资格的加拿大清见专家,听完介绍后连连翘起了大指母。
  
  说起仁寿清见专业合作社与加拿大清见专家的友谊,还很有些缘分。2005年5月份,世界银行的官员几次前来调研,并将仁寿县列为“世界银行支持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社会性培训和咨询项目”县,徐文科也参加了培训,随后工合国际委员会秘书长郭丽娜又亲临调研。2006年6月2日,工合国际项目官员到仁寿县清见果业合作社调研,将合作社列为中国与加拿大合作全国三个项目试点单位之一。
  
  艾森斯-行这次来仁寿县清见专业合作社有两个目的:一是来指导新清见品种的试验,二是来考察徐文科创建的塑料大篷保鲜法和专业合作社是如何为组织成员提供服务的。因为在加拿大,水果保鲜都是采用的衡温库存保护,后来才采用尼龙布树上保鲜,但两项都是成本太高。而徐文科创作的塑料布树上保鲜,每亩成本只有300元,而-张塑料布可连续用上至少3年,可将清见水果在树上保留到第二年4月初才开始采摘。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看得更远
  
  10年前,当时的新店乡还是以种植粮食作物和少量红桔为主。而如今,仅全乡就种植了“优质清见”1.2万余亩。农民种植“清见”柑桔每亩每年比粮食作物增收近10倍,比红桔增收4至5倍。难怪在该乡有这样-句顺口溜:“家有一亩园,收入过万元”。而带来这种可喜变化的,正是徐文科和他创建的仁寿县新店乡优质清见协会及清见果业专业合作社。
  
  曾连任两届眉山市人大代表、仁寿县第八届政协委员、省市劳动模范、四川省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带头人、四川省农村科技致富能手等光荣称号的徐文科,40出头,眉清目秀,言谈举止朴实。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他感慨地说:“眼光要看得远-点,只有不断尝试,才能看到更远,才是成功的根本”。
  
  早在1995年,早已是红桔种植大户的徐文科在一个朋友家做客时偶然看到了一个新的柑桔品种,得知是中国柑桔研究所在8年前从日本引进的“清见”极晚熟杂交品种时,不禁如获至宝。他意识到,目前柑桔大多是秋冬上市,特别是红桔的口味已越来越不受群众欢迎,如果春夏能有柑桔上市,市场前景一定相当乐观。徐文科毫不犹豫地把“清见”这个新品种带回来,在自家的房前屋后进行试种,开始两年都是“只开花不结果”。在中国柑桔所专家的指导下,徐文科经过1000余次反复试验,先后攻克了“不结果、掉果、冻果、果软、果酸、黄化”等一系列难题,终于使“清见”逐步达到了“丰产、稳产”目标,填补了中国柑桔市场清淡季节的空白。难怪工合国际委员会秘书长郭丽娜叹赏他:“外国差不多用了近10年的功夫才把这些难题攻下来,而他只用了短短的4年时间,真不简单。”
  
  徐文科是全乡的“风向标”。他所在地的东桥村民看到徐文科种红桔也跟着种红桔。再后来看到他种植“清见”晚熟品种,效益更加好,又不约而同地开始主动要求种植清见。在他的精细指导下,东桥村百分之85的原红柑桔树全部实行高桩换接成了“清见”,成为全乡第一个实现品种改良的村。紧接着,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乡所有的红桔也全部改良完毕。至此,新店乡成为全县“清见”之乡。
  
  面对迅速发展的全乡柑桔产业,徐文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改变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非常重要。只有整合资源、规模发展、形成品牌,树立农户的联合意识,才能更具有市场竞争能力。2002年10月,徐文科带头发起成立了新店乡优质柑桔协会,并全票当选为会长。2005年冬,乡上专门把原石盘乡办公场地无偿送给协会,做为协会办公、培训地点。从此,在协会,每逄单月1号和双月2号,是徐文科分别对会员及广大果农、还有骨干会员进行集中培训的日子。他毫无保留地向会员们传授合理修剪、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等栽培技术。在关键时刻,他还临时召集培训。每次培训,不但本县会员涌跃参加,而且相邻的资中、威远、资阳等地的果农也起早摸黑地联合租车赶来参加听课。经徐文科牵头,协会组建了有40余名会员的嫁接队伍,对会员的柑桔品种进行统一改良。而农户只需要每天付给技术员30元劳务费,嫁接的苗木由协会免费供应。除本乡外,还对周边的资阳市的李井镇、高楼镇、罗泉镇分别有50%--60%的果园进行了嫁接。目前,协会核心会员也由当初的224户发展到669户,联系会员7854名,设立分会34个,会员分布于眉山、乐山、资阳5市16个县84个乡镇。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