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葡萄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马东升:弃商从农种植“精品葡萄”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市场导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59票  浏览21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5月28日 10:46

  图为临海市工商局干部深入葡萄园,行政指导葡萄产品商标品牌
  
  提起台州的水果,名气响当当莫过于仙居的杨梅、临海涌泉的蜜橘、玉环垟根的文旦。不过,在不久将来,葡萄会成为台州特产一张新的“名片”。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临海市牛头山,有一片占地150亩葡萄园,这是目前台州规模最大的高山葡萄基地。打造这片果园主人叫马东升,他目标是把自身葡萄基地打造台州一个品牌。
  
  放弃从商,看到农业的机会
  
  一路上,云雾缭绕,《市场导报》记者在临海工商干部李胜昔陪同下,开车前往马东升的葡萄园,看到满山大棚的葡萄树,顿时心旷神怡。
  
  “这片是巨玫瑰葡萄,那片是含香蜜葡萄,我目标就是将这里建成全国知名的精品葡萄基地。”马东升的脸上写满了自信和憧憬。
  
  45岁马东升是临海杜桥人,在当地是位小有名气的钢材买卖商人,一直从商的他突然2年前将目光瞄向农业,投资在牛头山打造一个葡萄园。“这是我看到农业发展前景。”马东升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水果需求越来越大,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对农业扶持政策又在增多,农业前景有光明。
  
  至于为何种植葡萄,马东升笑笑地说,两年前,一次偶尔郊游,被这里环境深深吸引,恰逢,当时葡萄园前任种植者又经营不善,更坚定了自己想法,所以放弃一直四处奔波的钢材生意,带着家人吃住这里,做起一个职业的果农
  
  没有经验,请专家和靠自学
  
  对销售钢材头头是道的马东升,但毕竟不是种庄稼农民,一接手葡萄园,他就开始琢磨并不熟悉农业,着手研究葡萄种植。
  
  马东升说,牛头山水库水源好,空气新鲜无污染,早晚温差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白天温度高,葡萄光合作用强,产生葡萄糖就多;晚上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消耗葡萄糖少,这里葡萄积累糖分较多。“这里群山环绕,水源充沛,有着适合种葡萄的沙性土壤。昼夜温差,葡萄基本不生病虫害,不需打农药,采用生态种植法来栽培。”
  
  “说句实话,当时,种什么样葡萄我也没谱。”但好强的他觉得,既然做了,就要努力去做好。于是,他就跑到路桥、杭州、温岭等地向有经验果农潜心学习种植技术,请专家到葡萄园指导培育种植,这样不仅学到知识,还拓展人脉,畅通信息,为以后葡萄销售打下基础。与此同时,通过上网查资料,认真比选,最后选择了巨峰、巨玫瑰、夏黑、含香蜜等6个品种。“自己最大优势是查询大量资料,能够科学经营管理。”马东升很认真地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7月,葡萄经过技术改良全部存活,且长势良好。让他更欣慰是,与山里土生土长葡萄嫁接也获得成功,这种起名“野葡萄”具有鲜醇爽口、品质极佳,外观口感胜过其他品种,成了葡萄园一种特色产品,得到了省内评葡萄专家和客户一致好评。
  
  品质第一,打造生态葡萄基地
  
  “做种植业,必须有前几年无法获得利润的心理准备。”马东升说,现在一亩地只种180株葡萄,加上大棚和雇佣工人,年投入要100万元。
  
  在葡萄园里,导报记者看到,漫山遍野的葡萄树都套上塑料薄膜。马东升说,葡萄最怕雨水,塑料薄膜大棚可以防雨防虫,还能防止葡萄被晒裂。“去年葡萄园产量10万多斤,今年预计能有20万斤。以后,葡萄每年产量都会增加。”
  
  马东升说,一个地方产品要出名,品质还是第一位,就像仙居的杨梅,临海涌泉的蜜橘,大家只要说到这两个地方,就立刻能想到它产品。只要品质好,有名气,就不怕卖不出好价钱。
  
  马东升坚持绿色、天然、生态的理念,在葡萄园管理上不使用化学农药、不使用除草剂、不使用化肥等。在他精心管理下,葡萄园成行成矩,井然有条。马东升告诉导报记者,尽管生态葡萄产量较低,150亩葡萄园年产出20万斤,产量一般相同面积茶园三分之一,但其无公害、纯天然的品质是普通葡萄无法比拟。
  
  葡萄品质好差,一比较就知晓。马东升的生态葡萄正是通过一场“免费试吃”活动打响了品牌。去年,葡萄园产果10万多斤,他就通过免费试吃吸引消费者,凡到园子里都能免费吃葡萄,离开带走才算钱。尽管葡萄免费试吃达2万多斤,但这一方式使他的葡萄园名气在外。
  
  这样硬碰硬的“斗葡萄”方式,让许多的超市、经营水果商家纷纷上门预订下一年的定单,都被马东升婉言谢绝。他说,如果仅为赚钱,我不需要做得如此辛苦,曾有人找我合作投巨资开发葡萄园,我有所担心是葡萄园每亩增加葡萄树的数量,必定影响其的品质;还有是担心商家惟利是图,掺假销售,坏了他的名气。“我的葡萄园年控制在20万斤左右,最高也在30万斤,本身量也不多,不愁没销路。”
  
  其实,“喜乐福”牌的生态葡萄种植成功,更坚定马东升心中梦想“打造精品葡萄基地,成为台州又一张"金名片"。
  
  导报记者手记
  
  在葡萄种植,产量和品质,是对难以调和矛盾。开垦新果园,使用化肥、使用农药等能很快提升葡萄产量,却破坏原生态生长环境,同时,葡萄品质也受到致命的影响。
  
  在这种抉择时,导报记者欣慰地看到,马东升做出明智的选择,他坚持原生态生产模式。葡萄还是原来的葡萄,可带着原生态气息的葡萄声誉却在竞争中不断上升,在克制“量”产横向发展后,也赢来了价值提升纵向空间。
  
  “野葡萄”选择的“原生态模式”值得大家深思。诱惑之下这份坚守难能可贵。他一句话让导报记者记忆深刻:“如果仅为赚钱,我不需要把葡萄做得如此辛苦。”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