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万亩梨园”助推绿色小康梦——“滦平县林果第一乡”西沟满族乡发展经济林脱贫致富…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承德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86票  浏览146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7月02日 07:05
  编者按:日前,市委书记郑雪碧对滦平县西沟满族乡发展经济林建设“万亩梨园”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全市林果业快速发展。记者在西沟满族乡采访中深切地感受到,该乡发挥山的优势,挖掘山的潜力,做足了经济林文章。西沟满族乡“万亩梨园”提升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做法表明:林果产业是我市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基础产业。走经济林致富之路,离不开搞好一个规划、算好一笔经济账、建立一套好机制、打造一个好品牌。我市许多地方和西沟满族乡比,具有发展林果业的同等条件、基础和潜力,西沟满族乡“万亩梨园”的建设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九曲滦河水,滦熙四溢香。巍峨老仟岭,林果第一乡。”行走在滦平县西沟满族乡,湛蓝的天空下,满山满坡的果树园让你震撼,棵棵果树上套满了白色的袋子让你感受到科技的神奇……
  
  该乡党委书记宋健民介绍:“我们乡以梨园为主的林果面积已经达到8000多亩,被誉为‘滦平县林果第一乡’,加上今年正在谋划建设的2000亩果园,号称‘万亩梨园’。目前,有机梨已经成为滦平西沟乡的一大特色产业。这里已经成为承德市目前规模最大的有机梨种植基地,注册的‘滦熙’梨已被中国航天工业机关服务局确定为中国航天指定产品。”
  
  依托优势搞一个好规划
  
  西沟满族乡有耕地面积1.6万亩,林地面积1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8.5%。气候条件属于中温带向暖温带过渡,土壤养分较为丰富,含微量元素较多,适宜果品生长。滦河干流穿乡而过,全径流量4.6亿立方米。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源为发展经济林产业提供了巨大的优势。
  
  该乡乡长张学军说:“在十年前,大家研究这个区域适合种梨树,明确了发展林果业的目标,历任班子坚守发展林果业的规划不变。”即从2003年退耕还林时起,该乡动员村民在退耕时主要栽植适宜在当地生长的梨树为主要苗木,确立了“远抓林果,近抓畜牧”的产业致富目标。
  
  多年来,该乡累计为果农无偿争取苗木35万多株。农民退耕一亩地栽一亩果树,一栽就是十年。有的农民还将退耕还林获得的补助再买成树苗,栽植到山地上,发展成如今的8000亩梨园。由此,西沟满族乡走上了依托优势发展特色林果产业之路。
  
  算经济账给农民一个好奔头
  
  大家明白,只有算好一笔经济账,让群众看明白发展经济林的收益,看到致富的奔头,他们才会支持这项工作。
  
  针对农民普遍存在的林果产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不划算等老观念、旧思想,乡党委政府耐心帮助农民转观念、换脑筋,采取“算、看、听、议”的办法,帮助农民打消顾虑。
  
  “算”,即算细账。山地种玉米,一亩年产500公斤,收入仅为1000元。而栽梨树,每亩纯效益3000元以上,再加上树下种些矮秆杂粮、药材的收入,纯收入4000元左右,每亩收入是传统种植的4倍多。
  
  “看”,即实地看。组织村干部、农户远到山东寿光,近到兴隆等林果大县参观学习管理经验。
  
  “听”,即听专家讲。聘请县林业专家、技术人员和栽植大户讲课,培树百姓栽果信心。
  
  “议”,即大家议。多次召开培训和座谈会,理思路,谋规划,定目标,解决了百姓栽植果树的顾虑。
  
  整合资源建立一个好机制
  
  果园规模越来越大,技术和管理成了大难题。该乡一方面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实行“四统一”,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内培外训,土专结合,打造“三型”林果人才队伍,提升专业化技术水平。
  
  四统一即:统一技术指导,聘请果树专家常年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定期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集中防治,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统一生产资料购进,包括农机具、生物农药、有机肥等;统一包装销售,做到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规格、统一价格销售。西沟林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树说:“组建专业合作社,大大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为推进林果产业的高标准化,乡政府还为果农提供全程、全天候、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安排包村技术培训,干部定期下乡,针对果农缺少资金的难题,通过努力争取,积极跑办,累计帮助农民申请资金300多万元。
  
  发挥优势打造一个好品牌
  
  能不能把树上的有机梨卖出去,是农民最担心的事情,也是乡党委政府最关心的大事。为此,他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水、电、路三个关键问题。
  
  为解决运输问题,该乡积极引资筹资,通电上山,修建了10几处水利配套,解决了果树浇水难问题。去年共争取到资金70万元,修建了5.5公里的梨园基地环山路,今年争取项目硬化成水泥路。运货卡车可以直达基地,将果品运往全国各地。
  
  在栽果中,西沟人坚持给果树上农家肥,不用化学制剂农药;采取人工除草。建设44个鸭棚,62个鸡棚,2个化粪池,将鸡鸭猪粪在池里发酵后定期运送山上用做果树肥料。多种措施确保梨树和果品无污染,打造有机果。
  
  该乡注册了“滦熙”商标,取得了“有机食品认证”,注册了槐香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网站,制作西沟梨宣传网页,发布果品信息,促进果品销售。
  
  积极参加各种贸洽会、展销会和交易会等推介活动,大力宣传自己的林果产品。先后承办了首届“滦熙”梨采摘节、“滦熙”有机梨品鉴会,参加了廊坊农副产品展销会、全国梨王擂台赛。如今“滦熙”梨的名头越来越响,一些省内外的客商慕名前来考察、商讨合作。
  
  该乡还带着“滦熙”梨主动去北京天津的大超市进行对接,凭借自身优势,成功地进入了天津、北京市场,仅去年一年就向京津两地销售优质梨20万公斤,同时,在当地也供不应求。
  
  该乡坚持综合施治,在发展经济林的同时,毫不放松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相互补充,互为促进。同时,还大力谋划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果实保鲜、储藏、加工、销售,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家里有6亩山地,全都栽上梨树了。其中有4亩栽的早,已经结果了,仅去年每亩卖果挣6000多元。这往后,我得好好侍弄这些果园。”果农闫永库说的话具有普遍性。记者采访的15名果农种的亩数2亩至12亩不等,但是每亩的收入都是一样的。
  
  如今,该乡农民“万亩梨园”的建成,不仅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变了西沟乡的贫困落后面貌,更为西沟乡注入了绿色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农民栽植经济林发家致富的积极性更高了,信心更足了。
  
  作者:记者 马国臣 赵辉 通讯员 吴立国 李铁刚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