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桃之“忧忧”:川东乡镇的现代农业试验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23票  浏览15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2月10日 13:25


  
  难题:劳动力不足
  
  虽然邻镇已有种桃成功经验,但在李辉看来,李桥的后发优势在于品种和机制上。李辉介绍,就发展的机制和模式上,全乡主要规划3种发展方式:一是建立合作社;二是采取承包经营(企业经营)的形式,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流转土地供承包经营,黄雷的桃园便是其中之一;三是农民自主发展,政府给予技术和其他政策的支持。目前,李桥乡的发展主要依靠后两种模式。
  
  鲜承红则介绍,目前,全乡的千余亩桃树种植面积中,其中4户承包经营共计六七百亩;其余为群众自主种植,“积极性较好,但也存在管护问题”。
  
  桃树种植及之后的管护都需要劳动力,但目前农村劳动力的不足,也是横亘在李桥乡发展农业经济面前的难题之一。
  
  一位熟悉当地情况的李桥乡某村居民小组人士私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出于劳动力不足等考虑,其所在的居民小组到目前并未发展桃树种植。
  
  在种植桃树面积较多的黄雷所在的2村,也明显面临着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村支书黄奎模介绍,该村共种植了300多亩桃树,农民自主发展的总面积也有100余亩,但目前该村的劳动力明显偏少。
  
  “我们共有13个社(居民小组),400多户人家,共1300多人,但大多数都外出打工了。据去年10月前后我们选举时的统计,只有500多人在家,其中不少是儿童,所以劳动力较少。”黄奎模介绍。
  
  “没有劳力去经营。”鲜承红也视其为当下发展桃树种植等现代农业面临的困难之一。
  
  “我乡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劳动力缺乏”,谈及推广桃树种植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李辉也坦承,“最明显的(问题)是劳动力匮乏,以及土地分散承包和个别农民的利益问题,还有种植业的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
  
  因此李辉更希望发展承包经营和合作社模式。李辉表示,承包经营和合作社模式是大趋势,李桥乡在桃树承包经营方面,希望做到双向选择,桃树种植规模希望达到数百亩以上。
  
  挑战:如何解决销路
  
  记者了解到,去年西充县举办的首届桃花节,极大促进了当地桃子的销售。交通的改善以及宣传力度的加大,都使得古楼镇的桃子由曾经的滞销变为畅销。
  
  虽然邻近的古楼镇有了热销的案例,但3年后李桥乡多达千亩的桃树挂果后的销路问题如何解决,也是摆在农户和当地政府面前的挑战。
  
  “若按照2013年(古楼镇)的情况,不愁销路。”黄雷介绍道,其种植的桃树分为早中晚三种,桃子成熟期可从5月持续到9月,“可以分期采摘,缓解存储过多的问题”。
  
  “它的特点是口感好、脆且保证甜度、储存期长。”李辉认为,目前李桥乡选取的桃子品种上有一定优势,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是“如何对接市场变化的问题”。
  
  曾在古楼镇工作过,对当地桃子销售难题深有体会的李辉,对于未来有着怎样的初步想法呢?
  
  “古楼前期是用礼品桃拉动,优点是价格较高,能够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也对香桃的质量和管护提出了高要求,缺点是量比较小。我们今后的销售我想还是两句话:一个是请进来,二个是走出去。”李辉表示。
  
  在李辉看来,“请进来”就是要主动对接外边的大市场,比如成渝各地,前提是利用品种和产品优势去开拓市场,采取政府搭桥,“我们铺路,主动打入外地市场”。
  
  “原始产品的产值,在农业产业链中的比重很低,因此需要在销售和加工环节做文章。”李辉表示,想“走出去”就需要在销售和加工环节增加附加值。
  
  对此,鲜承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目前国内鲜桃的深加工尚在探索之中,将来或能找到更可行的技术和模式。
  
  有多年销售经验的黄雷似乎更果敢和坚决,“实在不行,我自己开个小车拉出去卖。”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