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葡萄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丹徒区宝堰镇千亩葡萄基地的“夏黑”成熟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人民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51票  浏览29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8月03日 13:26
  经过几年的精心种植培育,丹徒区宝堰镇千亩葡萄基地的“夏黑”近日成熟了,串串红得发紫的葡萄挂满枝头。果农们算了算,按亩产1500公斤计算,1400亩果园今年将产出210万公斤左右的葡萄。望着枝头累累硕果,许多果农心中却乐不起来——今年(2010年)是该葡萄基地第二年挂果,缺乏市场销售经验的果农们,去年(2009年)500亩的产量卖得已很吃力,面对今年枝头210万公斤的“夏黑”,他们真的发愁了。
  
  据介绍,宝堰千亩葡萄基地种植的“夏黑”是葡萄中的“新贵”,属于早熟品种,亩产量在1500公斤左右,7月下旬就开始上市,等到8月中下旬巨蜂等其他品种上市时,“夏黑”已经差不多下市了。宝堰镇生态环境好,“夏黑”含糖量高,口味好,又避开了其他品种的上市时间,按理,千亩葡萄园210万公斤的产量应该不愁销。然而因为销售渠道单一,实际上种植户心里的压力还真是不小。
  
  村民施学东种植了30多亩“夏黑”。去年,他的葡萄第一年上市。他坦承销售情况“不是太理想”,就是靠在镇荣公路边摆摆摊,靠小贩上门来收购,后来也有两家超市与基地对接,但售量仍然不多。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施学东也积极参加了,但对他来讲,加入合作社更多的是接受种植技术的指导。合作社也培养了几名经纪人,但对于世代务农少在外闯荡的他们来讲,即便参加了培训,也不可能很快具备为千亩葡萄打开销路的能力,更多的种植户是依靠自己。施学东对自己的产品质量相当自信,“去年来批发的小贩有几个又打电话过来了,这说明我们葡萄质量没问题。”但对于施学东他们来讲,有人开始主动上门收购固然是好事,但今年全靠这零星的小贩还吞不下210万公斤的产量。
  
  当初为了“带着农民干”,引领农民走高效农业之路,宝堰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辛学俊自己也承包了20多亩土地种上了“夏黑”。谈起自己的销售,辛学俊说与其他种植户比,自己的信息和接触面更广一些,通过网上销售、与超市对接、田头批发、单位团购等形式,销了不少,家人去年也在路边摆过摊,靠“望天收”卖过葡萄。
  
  “发展高效农业,种植技术通过努力可以掌握,关键是销路。”宝堰镇党委宣传委员张峰表示,面对销售难题,不少种植户见到镇上的领导就问:“能否帮我们想想办法找找销路。”
  
  发展高效农业,镇政府也是第一次做,前两年更多的是引导农民在种植技术上摸索,认为只要水果质量好,就不愁销,临到大面积上市了,才发现事实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面对农民的销售难,宝堰镇政府也在想办法,去年与媒体组织了小记者采风活动,目前又在努力发展“农家乐”项目,力争吸引市民前来采摘
  
  按去年的价格,种植“夏黑”每亩净收益可达5000元以上。尝到了高效农业致富的甜头,村民的种植积极性高涨。与前段时间本报报道的丹阳杏虎村水蜜桃种植一样,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倍增也让宝堰镇农民很快遭遇市场销售的“瓶颈”,经受着“成长的烦恼”。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为茅山老区的句容茅山1.1万亩巨峰葡萄在家门口就可以卖掉,他们靠的是品牌效应,以及“做大做强产业,解决市场销售与解决生产技术同等重要”这一理念的转变。
  
  镇江农民经纪人培训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市有农民经纪人2500多名,可以说在各自领域都是拿得出手的销售能人。但许多经纪人只盯着自己熟悉的市场。在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为何不能一条通道大家用,一条路子顺带着其他农产品一起销?政府其实可以通过相关激励政策,建立农产品经纪人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机制,共同为农产品销售难群策群力,实现农户、经纪人利益最大化。
  
  家电、汽车等工业产品在城市供大于求了,国家可以出台“家电下乡”政策刺激农村消费市场,为什么政府不能出台优惠政策为优质农产品进城大开方便之门?有市民建议,我们可以合理规划城市市场布局,鼓励农民进城办特色农产品专柜,一方面成为市民直接进行农产品采购的渠道,另一方面成为农民常驻城市的“贸易代表”和“谈判代表”,与城区内的大型超市和各类商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乡村游”、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渐为市民青睐。能否在城市居民中推广葡萄植株认养,让市民带着家人到乡下来做个“葡萄园主”,交纳一定费用认养葡萄植株,技术管理、日常养护等由专业人员负责,市民拥有果树的采摘权和参与管理权。等葡萄熟了,自采自吃,既亲近了大自然,品尝到新鲜实惠的葡萄,又拓宽了果农的销售渠道,还能带动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农家乐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对于记者和市民的这些建议,宝堰镇政府和种植基地的种植户们表示,愿意去尝试探索。远水不解近渴,采访中,种植户们恳请记者,多为他们宣传,提升宝堰“夏黑”葡萄的知名度,以期渡过眼前的销售难关。(记者 姚秀峰)
  
  来源:镇江市委宣传部供稿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