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唐于银:是他给安岳柠檬“套”上了袋子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资阳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439票  浏览502次 【共1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2月10日 16:00

  在“中国柠檬之都”安岳县,有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民。他从2005年开始享受每月100元的县政府津贴,2007年被评为“全省农村优秀人才”,每年享受8000元的津贴,目前,又成功申报为“全国农村优秀人才”。他叫唐于银,是一位已经63岁的农民。


  
  个人事业与柠檬产业共发展
  
  唐于银,1945年在龙台镇桥墩村4社(原龙台区龙西乡9村)安岳柠檬的发源地呱呱坠地。1969年,龙西乡开始大面积种植柠檬,唐于银当时任村长,带领大家种植柠檬,真正开始了他的柠檬生涯。从此以后近20年,他先后任柠檬专业队队长、龙台区农村多种经营办公室果技员等职,长期致力于柠檬种植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柠檬种植经验。
  
  1989年,唐于银开始接触柠檬营销。从“小打小闹”到每年销售数百万斤鲜果,从帮集体销售到自己开公司销售,一路走来,伴着他事业发展的是安岳柠檬的飞速发展。
  
  苦心三年终成柠檬套袋技术
  
  今年9月5日,四川农业厅厅长任永昌到安岳考察时,对柠檬套袋技术大加赞赏。德国DFM公司来安岳考察,同样对安岳柠檬套袋技术赞不绝口,并与安岳签下了2万吨的柠檬供销合同。正是这个套袋技术,让安岳柠檬总体增值一倍以上。而谈到柠檬套袋技术,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唐于银。
  
  多年从事柠檬销售工作的唐于银有一块心病:安岳柠檬果实始终是青色,果皮上又总有一些疤痕,一、二级好果率低,销路不畅,很难与进口柠檬相比。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唐于银到海南省收购柠檬,发现那儿的柠檬用芒果袋套袋,套袋后的柠檬呈金黄色,果面平滑,很有卖相。这一发现,让唐于银激动不已。海南的柠檬能套袋,安岳柠檬也能套——一个大胆的念头从他心中涌起。他急忙赶回安岳,开始了柠檬套袋技术试验。
  
  最初,唐于银选用废旧的书报纸做成单层纸袋套柠檬,结果在龙西八村二组进行的20多亩试验全部失败——果实不但不转黄,反而落上了铅,损失不小。虽然损失不少,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坚定地认为安岳柠檬的出路一定在套袋上。第二年,他又专程到省农牧厅购进了专门的单层纸袋来套,同样失败。恰巧年底,唐于银到北京收货款,在市场上发现一个河北商人在卖套袋的梨子、苹果等。唐于银赶紧上前请教,这一请教,更加证实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唐于银便以每个8分钱的价格向这个商人订了150万个最好的袋子。到了2002年的套袋时节,唐于银又亲自到河北去提货,结果仅有69万只库存。唐于银回到老家,选择了龙西柠檬主产村三村、四村进行试验,在县政府的帮助下,袋子以每个4分钱向农民销售,刚卖出去20多万个,就再也没人买了。好事还没有人领情,唐于银急了,找到镇政府,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最后将售价定为每个2分钱,顺利地将袋子卖完了。紧接着又对农民进行了培训,挨家挨户指导套袋。
  
  他还在继续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9月中下旬,到了柠檬采摘的时节。当一个金灿灿、果面光滑平整的柠檬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唐于银开心地笑了。唐于银当即做出的第一个举动便是向县上主要领导送上一筐柠檬,他要感谢领导的支持。县上主要领导看到柠檬后,惊呼:“安岳柠檬成功了,安岳柠檬有出路了!”
  
  当年,由于套袋成功,唐于银的柠檬售价就涨了一倍,获利达15万元。买袋子太贵,唐于银又开始了自制袋子,将成本降至了5分钱一个左右。套袋后的柠檬不但好看,有卖相,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污染,保证了食品安全无公害,提高了品质。有了成功的经验,有了更大的收获,柠檬套袋技术很快在全县推广开来。2003年,全县柠檬套袋率就达50%左右,以后逐年攀升:2004年达70%,2005年达80%,如今已达95%以上。使用套袋技术,一、二级好果率由原来不套袋时的30%左右提升到了60%—70%,不论是给种植户还是营销户都带来了可观的利益。
  
  唐于银没有居功自傲。2004年5月,在唐于银的带动下,成立了安岳县新世纪绿色柠檬产销协会。该协会整合了柠檬方面的一些专业人才,为会员提供技术、生产资料、销售信息等服务,目前有分会9个,会员2万多人,联系农户8000多家,入会会员收益普遍高于普通农民20%以上。2007年5月31日,唐于银在经营原协会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成立了安岳县新世纪柠檬合作社,成为全省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成员遍及十余个柠檬基地乡镇,目前运行良好。
  
  ■黄道盛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