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傅家边现象”调查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52票  浏览25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6月29日 14:44

  陈小冬说,傅家边发生“巨变”,不过三四年。有去年的数字为证:2009年,傅家边地区实现总产值5亿元,年增30%;全年接待旅客45万人次,年增50%;农民人均纯收入1.258万元,增长20%,比全县平均值高出近3000元,是1994年建园时的12倍。当年全县倒数前十的穷村、弱村,如今一跃而为全市百强、全县十强。
  
  余炜,溧水县科技局局长,曾专门为傅家边发展著书。他告诉记者,梳理傅家边近20年的“发家史”,有几个关键词不可或缺——
  
  科技。早在1984年,傅家边村就与南京农业大学实现了科技对接,开展耕作制度改革、低产果园改造等试验研究。10年后,先后成立县级农业科技园、市级农业科技园、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直至2003年成立由科技专家领衔的傅家边科技园集团公司,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通过引进智力,先后开发出富硒茶、梅香茶、鲜榨果汁等20多个新产品,并申报国家专利20多项;先后从国内外引进果树、茶树、花卉等优良品种500多个,试验筛选出适宜良种60多个,推广使用配套技术50多项,累计推广50余万亩。
  
  土地。傅家边“腾飞”之初,也面临着土地零碎、不易形成规模的困局,当地政府前瞻性地推进土地有序流转,把6000余亩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集约开发,通过土地入股、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支撑发展特色高效林果,实现果业、茶业和种苗的产业开发。
  
  机制。在傅家边,发展的综合统筹有政府牵头成立的管委会;园区开发与旅游接待有科技园集团公司;地方管理事务有洪蓝镇和傅家边村。由于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各方做到了既不越位、也不缺位。
  
  政府。傅家边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政府的托举。近年来,政府投入了3900多万元,对傅家边的基础设施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并从园区建设、政策优惠、项目申报、土地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不论是当地的梅花节、草莓节,还是南京的“四季之都”农业旅游首发式,都优先放在傅家边举办。
  
  人才。傅家边科技园集团的当家人李百健,无疑是个旗帜性人物。从当年来傅家边实习的南农大学生,到如今傅家边产业发展的带头人,20多年间,李百健依靠南京丰富的科教资源,利用当地的土地、人力,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科技开发的路子。
  
  “考察一个地区的发展,总能发现一个‘定律’:天时、地利、人和,凡是结合得较好的地方,发展得都好,反之则差。”余炜说,傅家边的发家史,可谓得天时、有地利、谋人和,促成发展的各个要素实现了有机结合。
  
  如今的傅家边科技园区,已扩容至36平方公里,占地5万余亩。其中,核心区超过6800亩。根据新一轮规划,进一步做强做大的傅家边科技园将形成“万亩青梅、万亩梨、万亩草莓、万亩竹海”和“千亩葡萄、千亩桃园、千亩茶园、千亩海棠、千亩菜园”的宏大规模,打造成江苏省内首屈一指的现代农园。
  
  每到采摘旺季,溧水傅家边草莓基地外的停车场,停满旅游大客车和私家车。
  
  本报通讯员赵敬翔摄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张小川左中甫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