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外地专家为海东果品发展保驾护航
青海新闻网讯 日前,笔者来到平安县白沈沟,绵延十几公里的温室大棚蔚为壮观,这里正进行着一场技术改革。甘肃省农科院果品基地的高级农艺师安小龙正在为种植户们集中讲授葡萄种植的一项新技术——“V”型架的好处。自从今年3月份担任平安县白沈沟富硒果蔬种植示范园区的果品技术顾问以来,安小龙为这个示范园区从甘肃引进了“贵妃玫瑰”、“莎巴珍珠”、“醉人香”三个葡萄新品种,与以往农民群众种植的红提葡萄相比,这三个新品种具有产量高、上市早、品相好、味道好等优点。
海东市是青海省传统的果产区,常年果品产量占到全省的近60%。上世纪八十年代,海东地区以“三红”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达鼎盛时期,曾一度成为果产区农民的主要收入。但随着陕西、甘肃、河南等地果品产业的迅速崛起,受果树“小吉丁虫”等病虫害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加之专业技术服务滞后,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海东地区果品产业迅速下滑。为彻底扭转果品产业严重下滑的局面,自2002年开始,海东开展了大规模的老果树更新改造工程,以薄皮核桃、大果樱桃为主的特色果品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据了解,目前海东种植薄皮核桃和大果樱桃面积已分别达到11.3万亩和1.12万亩,但由于管理粗放,果品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技术服务滞后,特色果品产业效益不高,挂果率低,特色果品效益远远没能充分发挥。
为尽快改变这种只种树、不见效的状况,海东今年从陕西、甘肃、山东等地的老果产区招聘10名在核桃、樱桃等特色果品栽培方面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农民技术员组成海东特色果品实用技术专业服务队,为农户提供果品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全程服务指导,包括品种选择、种苗培育、嫁接、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疏花疏果、剪枝整形、冬季管护等关键环节,现场“做给农民看,讲给农民听、带着农民干”。通过专业人员和果农的“零距离”良性互动和传授,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本土果品专业实用技术人才,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实施,为海东特色果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从而帮助更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作者:董梅王雨冰)
海东市是青海省传统的果产区,常年果品产量占到全省的近60%。上世纪八十年代,海东地区以“三红”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达鼎盛时期,曾一度成为果产区农民的主要收入。但随着陕西、甘肃、河南等地果品产业的迅速崛起,受果树“小吉丁虫”等病虫害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加之专业技术服务滞后,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海东地区果品产业迅速下滑。为彻底扭转果品产业严重下滑的局面,自2002年开始,海东开展了大规模的老果树更新改造工程,以薄皮核桃、大果樱桃为主的特色果品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据了解,目前海东种植薄皮核桃和大果樱桃面积已分别达到11.3万亩和1.12万亩,但由于管理粗放,果品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技术服务滞后,特色果品产业效益不高,挂果率低,特色果品效益远远没能充分发挥。
为尽快改变这种只种树、不见效的状况,海东今年从陕西、甘肃、山东等地的老果产区招聘10名在核桃、樱桃等特色果品栽培方面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农民技术员组成海东特色果品实用技术专业服务队,为农户提供果品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全程服务指导,包括品种选择、种苗培育、嫁接、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疏花疏果、剪枝整形、冬季管护等关键环节,现场“做给农民看,讲给农民听、带着农民干”。通过专业人员和果农的“零距离”良性互动和传授,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本土果品专业实用技术人才,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实施,为海东特色果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从而帮助更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作者:董梅王雨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