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城迎来新一轮采摘高峰 生意火爆却难掩尴尬
枇杷还在枝头黄灿灿,大浮、马山的杨梅开始发紫了,醉李则飘出了诱人的果香——近几个周末都将是锡城采摘游的高峰。记者发现,如今的采摘游不再单纯的找个农家去采个果子。大家开始通过网络寻找更多的采摘游信息,并期待采摘游能有更完善的配套设施,在“采摘”的同时能真正享受到“游”的乐趣。
微信成采摘游交流平台
“我马山朋友家的杨梅快成熟了,大家可以找他买,电话:×××××××。”“我妹妹家的醉李熟了,大家可以加她微信,前去采摘”……眼见大浮、马山地区的醉李、杨梅快要成熟了,很多人开始在微信、微博上推荐起自家的或朋友家的水果采摘。
据了解,去年开始,大浮地区就有果农开始在微博上推荐自家的杨梅采摘和销售,一到周末,各路网友闻讯而去,让果农们大呼不出门推销,也能让自家的杨梅走出山外。今年,不少果农也开始让自己家的孩子或朋友帮忙转发醉李、杨梅的采摘信息。而不少人通过刷微信、微博,也能了解各种关于采摘游的好去处。只要加个果农的微信,拨打个电话,就可以安排好周末的采摘游活动。
路边的果子别随便采
采摘游大热的同时,有人却把采摘的地点选错了。近日记者经过高浪路,看到慢车道和快车道中间的绿化带种了不少杨梅树。虽然杨梅的果实还多数呈红色,要过一段时间才成熟,但已有不少人带着工具,把车停在路边,采起了杨梅。有的采杨梅者完全不顾路上来往的车辆,从绿化带走到快车道,然后又跑到另一棵树前采。现场一位经过的市民直感叹:“这些人真是不怕死,马路上采杨梅多危险啊!这些果子还没熟呢,他们采回去能吃吗?”
记者发现,就在前段时间,枇杷刚成熟时,锡城也出现了公共场所枇杷被随意采摘的现象。一些有枇杷树的公园、小区公共区域,一度出现枇杷树被攀爬后毁坏严重的情况。就此,旅游专家表示,采摘游还是要到专门的农场、果园去,才能真正体验到采摘游的乐趣,吃到放心干净的水果。路边的果树主要是起美化城市的作用,而且在路边成天车来车往,果子上灰尘也比较多,并不适合直接食用。
“采摘游”问题也不少
现在采摘游成为一个热门旅游项目,但很多人反映,一些目的地采摘没问题,但采摘后可供游玩活动的地方、内容就比较少了,经常是采摘好果蔬还要赶回城里或赶到家里吃饭,或者另外找地方玩。有时候安排一次采摘,还要为到哪里吃饭而犯愁。还有的采摘点周边没什么风光或者景致,附近也没有游玩项目,单单为了采摘而跑一趟,休闲放松的效果大打折扣,算算油费和时间甚至会觉得有些不划算。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一些农博园、果园等有相应的烧烤、农家饭、拓展等配套,大多数农家果园纯粹只提供采摘。有的采摘地缺少服务设施,游客采摘后只能坐在土坡边休息,连个消暑纳凉的地方都没有,人们往往简单休息就乘车返回。有的采摘园出来,想找点水洗洗果子也不行,厕所等配套更是不到位。
采访中,大家建议可在较大的采摘园中安置长椅、凉亭,设置便利店等服务设施,让游客不仅在园内采摘,还能有地方品品茶、赏赏景,延长逗留时间。大棚采摘可以通过科普知识介绍、有关文化展示等,打造特色主题,增加采摘游的趣味性与参与度。延伸产业,发展饮食、住宿、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满足游客各个方面的需求,将单一的农作物采摘发展至多元化的休闲农家乐旅游。(刘丹)
微信成采摘游交流平台
“我马山朋友家的杨梅快成熟了,大家可以找他买,电话:×××××××。”“我妹妹家的醉李熟了,大家可以加她微信,前去采摘”……眼见大浮、马山地区的醉李、杨梅快要成熟了,很多人开始在微信、微博上推荐起自家的或朋友家的水果采摘。
据了解,去年开始,大浮地区就有果农开始在微博上推荐自家的杨梅采摘和销售,一到周末,各路网友闻讯而去,让果农们大呼不出门推销,也能让自家的杨梅走出山外。今年,不少果农也开始让自己家的孩子或朋友帮忙转发醉李、杨梅的采摘信息。而不少人通过刷微信、微博,也能了解各种关于采摘游的好去处。只要加个果农的微信,拨打个电话,就可以安排好周末的采摘游活动。
路边的果子别随便采
采摘游大热的同时,有人却把采摘的地点选错了。近日记者经过高浪路,看到慢车道和快车道中间的绿化带种了不少杨梅树。虽然杨梅的果实还多数呈红色,要过一段时间才成熟,但已有不少人带着工具,把车停在路边,采起了杨梅。有的采杨梅者完全不顾路上来往的车辆,从绿化带走到快车道,然后又跑到另一棵树前采。现场一位经过的市民直感叹:“这些人真是不怕死,马路上采杨梅多危险啊!这些果子还没熟呢,他们采回去能吃吗?”
记者发现,就在前段时间,枇杷刚成熟时,锡城也出现了公共场所枇杷被随意采摘的现象。一些有枇杷树的公园、小区公共区域,一度出现枇杷树被攀爬后毁坏严重的情况。就此,旅游专家表示,采摘游还是要到专门的农场、果园去,才能真正体验到采摘游的乐趣,吃到放心干净的水果。路边的果树主要是起美化城市的作用,而且在路边成天车来车往,果子上灰尘也比较多,并不适合直接食用。
“采摘游”问题也不少
现在采摘游成为一个热门旅游项目,但很多人反映,一些目的地采摘没问题,但采摘后可供游玩活动的地方、内容就比较少了,经常是采摘好果蔬还要赶回城里或赶到家里吃饭,或者另外找地方玩。有时候安排一次采摘,还要为到哪里吃饭而犯愁。还有的采摘点周边没什么风光或者景致,附近也没有游玩项目,单单为了采摘而跑一趟,休闲放松的效果大打折扣,算算油费和时间甚至会觉得有些不划算。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一些农博园、果园等有相应的烧烤、农家饭、拓展等配套,大多数农家果园纯粹只提供采摘。有的采摘地缺少服务设施,游客采摘后只能坐在土坡边休息,连个消暑纳凉的地方都没有,人们往往简单休息就乘车返回。有的采摘园出来,想找点水洗洗果子也不行,厕所等配套更是不到位。
采访中,大家建议可在较大的采摘园中安置长椅、凉亭,设置便利店等服务设施,让游客不仅在园内采摘,还能有地方品品茶、赏赏景,延长逗留时间。大棚采摘可以通过科普知识介绍、有关文化展示等,打造特色主题,增加采摘游的趣味性与参与度。延伸产业,发展饮食、住宿、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满足游客各个方面的需求,将单一的农作物采摘发展至多元化的休闲农家乐旅游。(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