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当葡萄挂满枝头——记**员、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王录俊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74票  浏览39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7月29日 08:18


  
  随后他主持制定了全区葡萄基地建设规划,建起了标准化葡萄示范园。全区葡萄种植面积2010年跨过10万亩,2012年又翻了一番。
  
  王录俊一边抓建设,一边搞科研,对出现的问题全力攻克。2009年,从外地参观回来的王录俊做起了设施避雨栽培示范,显著减少了雨水直接落在葡萄树上引起的病害发生率,使葡萄的喷药量一下子减少60%以上,既大幅减少了成本,节省了劳力,还提前了成熟期,降低了果品农药残留量。
  
  为科学引导葡萄产业发展,规范果区栽植技术,王录俊系统地总结了自己的管理经历,参照国家有关无公害食品标准,编制了《关于建设绿色葡萄长廊暨十万亩优质葡萄基地的规划》,制定了《无公害食品红提葡萄露地栽培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红提葡萄产地环境条件》等标准,这一标准综合体已被渭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全市的标准公开发布。
  
  运用现代科技,王录俊激活了土地,改变了土地,提升了土地,使土地出金流油。
  
  2012年,临渭区葡萄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葡萄研究所应运而生,王录俊出任所长。
  
  把个人价值揉进乡亲的幸福里
  
  有些专家是唯利的,王录俊却是为民的。除去专家的称谓外,他还是一名**员。
  
  16年来,王录俊往来奔波于田间地头,抓调研,搞培训。他倡导并组织了“临渭葡萄大讲堂”,聘请专家定期为果农进行培训。
  
  十多年来,他为果农授课300多场次,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通过他手把手技术培训指导,下邽镇就有3000余人熟练掌握了葡萄栽培管理技术,成为土专家。
  
  针对现在农村务果的多是老年人和妇女,王录俊创新推行了果树周年管理“傻瓜技术”,通过每月深入果园调查,制定出每一阶段的栽培管理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印发给果农,果农依此实施管理,有效实现了科技与农民的有效对接。
  
  他还指导专业合作社的创办,实现果区与市场的对接,三贤友帮合作社是2008年创办的,规模已达1万亩,现在是国家认定的“标准化示范区”和“绿色食品基地”。像这样的大小合作社全区已有640家。
  
  为着未来的调整优化,王录俊去年又引进国内外新优葡萄品种70余个,建成了陕西最大的鲜食葡萄种质资源圃,成为后续发展的宝库。
  
  十余年间,葡萄种植在这里从7户发展到6万余户25万亩,总产值超过20亿元,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葡萄,像一串串宝石,一道道风景,摇曳在渭水北岸。
  
  王录俊,这个扎根于家乡泥土中的大学生、**员,十几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把葡萄连同自己为民富裕的信念一同种进他深爱的黄土地里,用汗水把个人价值揉碎渗透在乡亲的幸福里,融化进葡萄架上的硕果里。
  
  他月薪不到1200元,却收获了许多东西:市政府科技推广一等奖,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省“农业科技110”专家,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渭南市人大代表,2014年首届“最美渭南人”。乡亲们评价他:引进了一个品种,发明了一个架型,制定了一个标准,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
  
  6月27日,在离渭南40公里的官路镇官路村,记者走进秦风绿园葡萄园,两排日光大棚蜿蜒排列,有100多棚,径直走进一棚中,一行一行的葡萄树矗立期间,一串一串的葡萄挂满枝头,正在采摘的务工者拿起一串葡萄告诉记者,这一棚能产四五千斤,这一串就一斤多,这几天一斤葡萄的批发价是25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