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山核桃减产越七成 果树进入暮年期
白露过后,便是山核桃的开竿日。俗话说“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坚果类食品近几年逐渐成为各家各户在节假日招待亲朋好友的“重头戏”,也是茶余饭后的闲食佳品。山核桃的果实由于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风味,更是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成为一种广受人们欢迎的坚果。
近日,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的山核桃已经收获完毕,但是村民的脸上没有丰收的喜悦,反而多了一些愁容。原来,今年的安吉山核桃不仅产量锐减,而且很多山核桃树进入了减产的暮年期。
刘大妈:今年的山核桃少了
“看人家打出来的核桃连人工费都划不来,我们今年还要不要上山打核桃呢?”到了白露时节,村民刘春月大妈满脸困惑。据了解,当年村里分山的时候,刘大妈家5口人分到了将近200棵山核桃树。去年天气好,收成的干果有150多公斤,按每公斤70元算,收入超过1万元。但是今年刘大妈和老伴上山一考察,山核桃估计收成不大,花费人力成本不划算,于是决定不收了。到了白露那几天,刘大妈将自家的山核桃树送给亲戚家打了,最终收成的才20公斤左右,减产的幅度可想而知。“每年这个时候,家里有山核桃树的都需要请工人。”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妇女主任朱玉弘告诉记者,因为打山核桃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每年为了能及时采果,村里人都会请帮工。据当地村民介绍,今年请工人的工钱是每天500元,而去年“一打一捡”工钱是每天400元。每年开竿打核桃的那几天,熟练工都供不应求,不过今年涨价厉害了,核桃却少了,于是村里人都说:“连工人都请不起了!”
有个姓翁的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他家山上的100多棵山核桃树打下了近250公斤的山核桃,当年收入超过2万元。今年却总共打下不到50公斤,按今年的山核桃价格全部卖掉也只有5000元的收入,再扣除请工人所用的1500元工钱,剩下不过3000多元,还不排除打核桃出意外的情况,这让村民感觉得不偿失了。
朱主任说:“往年到了9月的白露节气,整个村子都在打核桃,采摘、运输以及后期处理将持续10天左右。但今年村里却少了这样的热闹景象。”“我们村的山核桃树都是野生的,每年打山核桃的时候,对于村民来说就是大山给我们的额外财富。”刘大妈说,“当年最好的时候,有村民几天里打下的山核桃卖了超过6万元,即使是最差的也有两三万元。”而村民们对于山核桃也有着深厚的感情,每年白露前后打山核桃时节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每年这个时候村里最热闹了,所有在外面打工的、经商的都会回来,帮着家里上山打山核桃。”刘大妈回忆,“比过年还热闹,比过年回来的人还整齐。”上山的村民,扛着装满山核桃包的工人,加上特意赶来参观的游客,成了每年白露时节大溪村的特色。
不过今年的减产,使得这样的热闹场景冷清了不少。刘大妈说,很多村民上山看到结果不多,都放弃了打果。“很多山核桃树都进入了暮年期,结果减少了。”记者在刘大妈的带领下,爬上了她家后山,那里也有不少的山核桃树,刘大妈告诉记者,这些基本都是进入了暮年期的山核桃树,今年结果减少了,因此山脚下都很少看到掉落的山核桃果。“我们这里的山核桃都是野生的,所以一批老了,就只能等新的一批能够快点长起来。”
大溪山核桃走高端品质路线
爱吃山核桃的湖州人都知道,湖州本地也有山核桃,但可能并不了解,湖州不仅有山核桃,而且品质更高端。
近几年,大溪村借助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天荒坪电站的优势,先后引进了“藏龙百瀑”、“九龙峡”等项目,每年接待游客达几十万人次,成为天荒坪镇及安吉县旅游重点村。除旅游产业声名远扬外,大溪村的农产品销售也成了村民的收入来源,其中山核桃就是主打农产品之一。天目山北麓优越的地理环境及生态条件为野生山核桃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大溪山核桃常年野生生长,不需要人工喷洒农药及其它化学手段增产,因此成了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大溪村虽然山核桃的面积远远比不上隔壁的临安,但是我们的山核桃品质比他们的好,还纯天然,更环保。”省山核桃协会秘书长徐向明说道。
据介绍,虽然临安拥有超过30万亩的山核桃林,每年供应市场的山核桃占到了全国的60%。但是临安的山核桃大部分为人工培育种植,而安吉的山核桃则全部为野生。安吉的山核桃更因为它的“壳薄粒满”特质,成为山核桃中的精品。
为了让安吉的山核桃走上一条高端精品路线,大溪村在农产品的规模和品牌效应上发挥作用,成立了大溪绿野山核桃专业合作组织,发挥技术、信息、营销、市场优势,增加了产品的开发力度和科技含量。此外,大溪村还整合了土地资源,改建了土特产市场,将所有店铺集中在土特产市场经营,既方便了游客购买,也提高了产品效益。
据村民介绍,山核桃从树上打下来时是籽外包着蒲壳的,经机器除去蒲壳,用水筛选出空瘪子后再经过蒸煮、烘干,之后才能进行再加工。今年大溪村的山核桃价格比去年上涨不少,去年零售价是每公斤70至80元,今年则上涨到每公斤100至110元。而产量基本只够维持游客购买以及家庭自身消耗。
今年山核桃减产超七成
大溪村是湖州山核桃的主要产地,在这里有着湖州80%的山核桃林。大溪村的陈军主任介绍说:“湖州目前有8000多亩山核桃林,而在大溪就有5500亩。今年,山核桃减产主要是因为天气不好,4月份突来的倒春寒,使大量正在花期的山核桃雌花授粉不成功。再加上在结果期,山核桃遭遇雨水多、阳光又不够的恶劣情况,许多山核桃树出现落果现象。我们村的山核桃是野生的,种植面积很少,所以山核桃的质量和产量只能‘靠天吃饭’。”
另外,今年大溪村野生山核桃很多进入了暮年期,这是造成减产的重要原因。记者了解到,山核桃是一种落叶乔木,属深根性果树,要求土壤深厚肥沃,喜温湿气候,是半阳性植物。一株山核桃的寿命较长,在100年左右,但盛果期在50至60年左右,幼苗在长到15年才能结果,20至30年才能大量结果,等到70至80年山核桃树开始慢慢衰老,于是结果数量也越来越少。而且,山核桃是风媒花,在雌雄花期和开花期间,如果多阴雨,甚至气温低于10℃,或降温幅度大,对传粉极为不利,进而影响到最终结果。山核桃对地理气候环境要求十分苛刻,适宜其生长的海拔在400至700米,低于400米,山核桃树会出现寿命短、空籽的现象;高于700米的海拔,山核桃树可以结果的年份不多。
正是因为老天“不照应”,大溪今年的山核桃减产严重,产量只有去年的30%左右。“今年连本地的山核桃市场供应都不能保证,只能靠临安等地的山核桃来调剂了。”陈主任在电话里这样说道。
想方设法谋求新出路
如此严重的减产,不仅降低了大溪村村民收入,更严峻的是大溪村山核桃的未来发展状况。为此,每年村里都请来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教授对村民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山核桃栽培、采摘、加工以及生产管理方面进行指导。
“这棵树苗就是农林专家教我们从山上挖出来种在地势低的地方,以前我们也想移植,可是总是要挖断树根的。”村民翁大伯指着一棵较低的山核桃树对记者说,“很多人家的树都老了,移植树苗也是为今后考虑。”
此外,目前大溪村山核桃树生长的环境,属于混交林,山核桃树常年和竹子生长在一起。由于竹子生长的高度比较高,和竹子在同一块区域生长又需要充足的阳光,因此山核桃树的枝杈必须伸出竹叶之外,其生长的高度一般都比较高,连带着采摘位置也高达10米以上。加上野生山核桃树所在的山地海拔高、坡陡,不仅采摘时只能靠人工,山上到山下的运输也只能靠人一筐筐地挑下山。据村民介绍,以前上山打核桃只能徒手爬树,现在有一些脚蹬等辅助工具省力多了。
为了解决村民打核桃的危险问题,由村里出面,为打核桃的帮工集体投了意外保险。有效的管理使近几年因为打核桃而发生意外的人数大量减少,同时,意外受伤的工人也能相对得到较多的理赔。另外,村里开始模仿临安的人工种植方式,探索人工种植。因为人工种植的山核桃树不会如野生的生长得那么高大,采果时就安全了不少。同时,人工种植林生长也快,可以更快地采果,更快地产生效益。
“为了更好地销售大溪山核桃,村里还办了农产品合作社。”陈主任说,由于大溪山核桃产量少,品质高,他们就把产品主要针对高端市场,通过农博会等途径宣传高品质的大溪山核桃,从而保证了大溪山核桃的销售。
可以说,为了让大溪的山核桃走得更远,大溪村上上下下都想尽了办法。“虽然山核桃是‘上天’照顾我们大溪的,但我们也不能坐吃山空。”
近日,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的山核桃已经收获完毕,但是村民的脸上没有丰收的喜悦,反而多了一些愁容。原来,今年的安吉山核桃不仅产量锐减,而且很多山核桃树进入了减产的暮年期。
刘大妈:今年的山核桃少了
“看人家打出来的核桃连人工费都划不来,我们今年还要不要上山打核桃呢?”到了白露时节,村民刘春月大妈满脸困惑。据了解,当年村里分山的时候,刘大妈家5口人分到了将近200棵山核桃树。去年天气好,收成的干果有150多公斤,按每公斤70元算,收入超过1万元。但是今年刘大妈和老伴上山一考察,山核桃估计收成不大,花费人力成本不划算,于是决定不收了。到了白露那几天,刘大妈将自家的山核桃树送给亲戚家打了,最终收成的才20公斤左右,减产的幅度可想而知。“每年这个时候,家里有山核桃树的都需要请工人。”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妇女主任朱玉弘告诉记者,因为打山核桃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每年为了能及时采果,村里人都会请帮工。据当地村民介绍,今年请工人的工钱是每天500元,而去年“一打一捡”工钱是每天400元。每年开竿打核桃的那几天,熟练工都供不应求,不过今年涨价厉害了,核桃却少了,于是村里人都说:“连工人都请不起了!”
有个姓翁的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他家山上的100多棵山核桃树打下了近250公斤的山核桃,当年收入超过2万元。今年却总共打下不到50公斤,按今年的山核桃价格全部卖掉也只有5000元的收入,再扣除请工人所用的1500元工钱,剩下不过3000多元,还不排除打核桃出意外的情况,这让村民感觉得不偿失了。
朱主任说:“往年到了9月的白露节气,整个村子都在打核桃,采摘、运输以及后期处理将持续10天左右。但今年村里却少了这样的热闹景象。”“我们村的山核桃树都是野生的,每年打山核桃的时候,对于村民来说就是大山给我们的额外财富。”刘大妈说,“当年最好的时候,有村民几天里打下的山核桃卖了超过6万元,即使是最差的也有两三万元。”而村民们对于山核桃也有着深厚的感情,每年白露前后打山核桃时节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每年这个时候村里最热闹了,所有在外面打工的、经商的都会回来,帮着家里上山打山核桃。”刘大妈回忆,“比过年还热闹,比过年回来的人还整齐。”上山的村民,扛着装满山核桃包的工人,加上特意赶来参观的游客,成了每年白露时节大溪村的特色。
不过今年的减产,使得这样的热闹场景冷清了不少。刘大妈说,很多村民上山看到结果不多,都放弃了打果。“很多山核桃树都进入了暮年期,结果减少了。”记者在刘大妈的带领下,爬上了她家后山,那里也有不少的山核桃树,刘大妈告诉记者,这些基本都是进入了暮年期的山核桃树,今年结果减少了,因此山脚下都很少看到掉落的山核桃果。“我们这里的山核桃都是野生的,所以一批老了,就只能等新的一批能够快点长起来。”
大溪山核桃走高端品质路线
爱吃山核桃的湖州人都知道,湖州本地也有山核桃,但可能并不了解,湖州不仅有山核桃,而且品质更高端。
近几年,大溪村借助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天荒坪电站的优势,先后引进了“藏龙百瀑”、“九龙峡”等项目,每年接待游客达几十万人次,成为天荒坪镇及安吉县旅游重点村。除旅游产业声名远扬外,大溪村的农产品销售也成了村民的收入来源,其中山核桃就是主打农产品之一。天目山北麓优越的地理环境及生态条件为野生山核桃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大溪山核桃常年野生生长,不需要人工喷洒农药及其它化学手段增产,因此成了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大溪村虽然山核桃的面积远远比不上隔壁的临安,但是我们的山核桃品质比他们的好,还纯天然,更环保。”省山核桃协会秘书长徐向明说道。
据介绍,虽然临安拥有超过30万亩的山核桃林,每年供应市场的山核桃占到了全国的60%。但是临安的山核桃大部分为人工培育种植,而安吉的山核桃则全部为野生。安吉的山核桃更因为它的“壳薄粒满”特质,成为山核桃中的精品。
为了让安吉的山核桃走上一条高端精品路线,大溪村在农产品的规模和品牌效应上发挥作用,成立了大溪绿野山核桃专业合作组织,发挥技术、信息、营销、市场优势,增加了产品的开发力度和科技含量。此外,大溪村还整合了土地资源,改建了土特产市场,将所有店铺集中在土特产市场经营,既方便了游客购买,也提高了产品效益。
据村民介绍,山核桃从树上打下来时是籽外包着蒲壳的,经机器除去蒲壳,用水筛选出空瘪子后再经过蒸煮、烘干,之后才能进行再加工。今年大溪村的山核桃价格比去年上涨不少,去年零售价是每公斤70至80元,今年则上涨到每公斤100至110元。而产量基本只够维持游客购买以及家庭自身消耗。
今年山核桃减产超七成
大溪村是湖州山核桃的主要产地,在这里有着湖州80%的山核桃林。大溪村的陈军主任介绍说:“湖州目前有8000多亩山核桃林,而在大溪就有5500亩。今年,山核桃减产主要是因为天气不好,4月份突来的倒春寒,使大量正在花期的山核桃雌花授粉不成功。再加上在结果期,山核桃遭遇雨水多、阳光又不够的恶劣情况,许多山核桃树出现落果现象。我们村的山核桃是野生的,种植面积很少,所以山核桃的质量和产量只能‘靠天吃饭’。”
另外,今年大溪村野生山核桃很多进入了暮年期,这是造成减产的重要原因。记者了解到,山核桃是一种落叶乔木,属深根性果树,要求土壤深厚肥沃,喜温湿气候,是半阳性植物。一株山核桃的寿命较长,在100年左右,但盛果期在50至60年左右,幼苗在长到15年才能结果,20至30年才能大量结果,等到70至80年山核桃树开始慢慢衰老,于是结果数量也越来越少。而且,山核桃是风媒花,在雌雄花期和开花期间,如果多阴雨,甚至气温低于10℃,或降温幅度大,对传粉极为不利,进而影响到最终结果。山核桃对地理气候环境要求十分苛刻,适宜其生长的海拔在400至700米,低于400米,山核桃树会出现寿命短、空籽的现象;高于700米的海拔,山核桃树可以结果的年份不多。
正是因为老天“不照应”,大溪今年的山核桃减产严重,产量只有去年的30%左右。“今年连本地的山核桃市场供应都不能保证,只能靠临安等地的山核桃来调剂了。”陈主任在电话里这样说道。
想方设法谋求新出路
如此严重的减产,不仅降低了大溪村村民收入,更严峻的是大溪村山核桃的未来发展状况。为此,每年村里都请来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教授对村民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山核桃栽培、采摘、加工以及生产管理方面进行指导。
“这棵树苗就是农林专家教我们从山上挖出来种在地势低的地方,以前我们也想移植,可是总是要挖断树根的。”村民翁大伯指着一棵较低的山核桃树对记者说,“很多人家的树都老了,移植树苗也是为今后考虑。”
此外,目前大溪村山核桃树生长的环境,属于混交林,山核桃树常年和竹子生长在一起。由于竹子生长的高度比较高,和竹子在同一块区域生长又需要充足的阳光,因此山核桃树的枝杈必须伸出竹叶之外,其生长的高度一般都比较高,连带着采摘位置也高达10米以上。加上野生山核桃树所在的山地海拔高、坡陡,不仅采摘时只能靠人工,山上到山下的运输也只能靠人一筐筐地挑下山。据村民介绍,以前上山打核桃只能徒手爬树,现在有一些脚蹬等辅助工具省力多了。
为了解决村民打核桃的危险问题,由村里出面,为打核桃的帮工集体投了意外保险。有效的管理使近几年因为打核桃而发生意外的人数大量减少,同时,意外受伤的工人也能相对得到较多的理赔。另外,村里开始模仿临安的人工种植方式,探索人工种植。因为人工种植的山核桃树不会如野生的生长得那么高大,采果时就安全了不少。同时,人工种植林生长也快,可以更快地采果,更快地产生效益。
“为了更好地销售大溪山核桃,村里还办了农产品合作社。”陈主任说,由于大溪山核桃产量少,品质高,他们就把产品主要针对高端市场,通过农博会等途径宣传高品质的大溪山核桃,从而保证了大溪山核桃的销售。
可以说,为了让大溪的山核桃走得更远,大溪村上上下下都想尽了办法。“虽然山核桃是‘上天’照顾我们大溪的,但我们也不能坐吃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