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莱州小官庄:一个村庄的蓝莓种植“试验”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赵洪杰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30票  浏览15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7月02日 13:41


  
  在此基础上,种植户继续求变,王俊海给蓝莓也加个房子——改成了大棚种植蓝莓。种植户王庆兰则开始了“大棚+露天”双线试验。在乡亲们的质疑声中,合作社的种植户不断进行学习,尝试。花3万多元盖大棚,合作社内部也有分歧:加上大棚,成本变高,风险更大了,万一钱没赚到,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记者从烟台市农科院获悉,5年前烟台就开始有专人研究和种植蓝莓,目前莱州、牟平、栖霞、莱阳等地均有种植,总面积达到了5000多亩。“烟台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蓝莓,但是土壤的酸碱度需要改良。”烟台果品公司蓝莓技术指导员王勇说,土壤的改造需要用“草炭土”提高土壤PH值,后期的管理主要是除草和增施有机肥,改造一亩地成本需要8000元左右。
  
  走对了路子,去年王俊海和王京海家的蓝莓终于有了产出,虽然亩产量仅有几百斤,但由于做到了绝对绿色无公害,第一批蓝莓刚上市就卖出了150元一斤的“天价”,而且供不应求。王俊海算了算,去年的收获让他收回了前三年的成本投入,还能盈余几万块。
  
  小官庄村未来的“纠结”
  
  坚持种植蓝莓的“发了大财”,当初对种植蓝莓的质疑声被打消了,许多村民也跃跃欲试准备加入合作社。
  
  王世奎介绍,蓝莓的品种有100多个,小官庄村考察引进的是两个口感特别好的品种。目前销售来说,都是本地市场消化,供不应求。
  
  眼下,准备加入的村民也有一丝担忧:蓝莓的生产期长达数年,蓝莓的收购价格会不会一直保持在高位?在种与不种之间,不少村民仍在纠结。
  
  “蓝莓五年以后进入丰产期,真正的甜头在后面,肯定会越来越火。”对于未来,王世奎充满信心。他表示,蓝莓的产量较现在的市场需求还有很大缺口,短时间内不用考虑市场销售问题。
  
  不过,王世奎也有自己的担心:本地市场毕竟有限,若本地市场达到饱和,必须追求外销,但目前村里的产能“不足以装车”,不利于吸引大的收购商,今后必须扩大种植规模。
  
  王世奎介绍,省内目前在青岛等地有蓝莓加工厂,这也是将来蓝莓产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的销售方向。目前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来发展蓝莓产业,只是初步尝试,发展蓝莓深加工也在规划当中,村里的目标是:打造胶东乃至全省知名的蓝莓村。
  
  ◆记者手记
  
  关键是农技推广要跟上

  
  原来“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蓝色小浆果,正在我国形成一个大产业。目前蓝莓种植,多数地区采用公司化的种植模式,这有利于吸引社会投资,也有利于果树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从而实现丰产高产。
  
  但诸如小官庄村,不改变土地使用权所属,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合作社经营模式对于农民增收效果更加明显。当然,这种模式关键是农技推广要跟上。近年来,莱州一直把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将农业服务体系延伸到村级。目前,全市已建设村级科技推广服务站800多个,共推广农业主推技术21项,推广面积90万亩;主导品种22个,包括小麦、玉米、花生、蔬菜、果树等,推广面积70.49万亩。
  
  “要想让蓝莓产业走上持续可发展之路,必须让农民学会育苗、种植,降低苗木和果品的成本和价格,政府应对农民发展蓝莓种植进行一定补贴。”山东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刘庆忠表示,对于这个新的种植项目,首先还要改良果园土壤,并且掌握一定的管理技术。果农种植蓝莓也要因地制宜,不要盲目跟风。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