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把一枚橙子吃出“互联网”的味道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IT时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51票  浏览14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2月23日 14:18


  
  先是韩寒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我觉得,送礼的时候不需要那么精准的……”附图是一个大纸箱,上面摆着一枚甜橙,箱子上印着一句话“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一个”是韩寒创办的一款App的名字。随后,很多人看到褚橙突然变成了水果界的“奢侈品定制”。为写《后宫甄嬛传》的流潋紫定制的是“微橙给小主请安”,当然还有王菲李亚鹏宣布分手时的那句名言“我很好,你也保重”。
  
  “我接到关于定制提议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想马上飞去云南拜访褚时健,但他因为身体原因还是婉拒了,”作家蒋方舟告诉《IT时报》记者。后来,她给自己的褚橙包装盒写了Slogan:“根看果实,不过是一小段距离,只有果实知道,那是一段多么长的路”,并且亲手设计了赠送给读者的书签,买一箱“蒋方舟限量订制版褚橙”,就可以得到一本她的新书《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蒋方舟说,她把自己收到的100箱褚橙也拿出来送给了读者。
  
  事实上,找80后代表人物制造话题,是去年褚橙营销策略的延续。胡海卿认为,去年的广告语“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某种意义上算是70后的一种缅怀,但80后的精神标杆又完全不同,他们有新的互联网化的特性和思维。
  
  “这个世界上好吃的橙子太多了,我在国外农庄吃到过的橙子也很美味,但食物终究是人种出来的,说到底,我们买的是故事,而不仅仅是东西本身,”蒋方舟说,橙子的味道如何已经并不重要,“就像80后的人生还很长,我们只是经历了某一些阶段,但种橙子的人却已经走过了那么多的阶段,你可以说他是理想主义,但却实实在在结出了果实。”
  
  名人的“鼓与呼”,是微信朋友圈的心灵鸡汤
  
  有时候,胡海卿也觉得买手们的笔记写得“很酸很煽情”,但要反过来这样想,他们半个月住在山上,没有水,不能洗澡,就等着果实成熟,尝一口它的味道——你又不在现场,怎么能知道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不是如此?
  
  消费者都有好奇心,通过食物,就像打开一扇窗,看到四川农人的样子,看到山东某个农庄里的情形。某业内人士在微信群里告诉《IT时报》记者,“我觉得也就是橙子的味道呗,难道还能吃出火龙果的味儿来?但他们火起来是可以预见的。”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做任何一件事情,你都永远不知道那个“爆点”会是在何时何地。在潘石屹的微博上看到他在家乡甘肃天水捐建了31座山区小学厕所,当地人用自然农法,种植出了“最甜童子尿苹果”,胡海卿原本只是写了篇小文发在微信群里,没想到几天后就接到了潘石屹助理打来的电话,询问能否一起合作卖苹果。
  
  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微信的流行很大程度上也给褚橙的营销添了一把火。在微信圈里,你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解读点,有人从经济学角度,有人从营销角度,也有人从心灵鸡汤的角度,更有人问,“中国农业新时代这就算到来了?”而借助名人的“鼓与呼”,正是朋友圈非常讨巧的一种“励志帖”。
  
  微信间接承担起了话题蔓延和口碑传播的任务。至于平台,却是另一种互联网思维的具象化。即便是同样的褚橙,在本来生活网和天猫上实行的是并不相同的销售策略。以Mini盒装为例,当时本来生活网上销售的是促销优惠价198元,但在天猫旗舰店是卖原价228元,这是营销策略的另一种解读。
  
  “在大的平台上销售,消费者更多记住的是天猫之类的平台,他们会知道这个平台上卖的东西很便宜,但很难帮产品本身打响知名度”,但在胡海卿看来,果农好不容易辛辛苦苦种植出来的东西,哪怕只便宜一毛钱,也有可能对他们是不公平的。但到他们自己平台来买东西的用户,大多是忠实消费者,这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回馈,“那么或许这也算是大众化的平台和自己的平台都有各自的分工吧”。
  
  今年的“水果连连看”暂告一段落。有不少明星开始想起自己家乡也有特产水果,是不是也能像褚橙一样风风光光地卖出去?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