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果产销形势及市场预测
据中国果协桃分会不完全统计,累计2007年我国各桃产区面积达到70万公顷,受气候影响,产量稳中略降,接近800万吨,纵观2007年我国桃果产销情况,其特点如下:
一、两头扬,中间跌
四月上市的早桃抢得先机,卖价高达17-18元/斤,但从7月开始,桃价即行走低,急速下跌。7月10日仅为1.6元/公斤;秋后桃果价格普遍上扬。
二、价格两极化
品牌货和杂牌货价位迥异。2007年7月10日上海市场一般水蜜桃每斤不到1元;北京市果农生产的无化肥、无农药残余的桃果,如京红、14号等有机鲜桃市场零售价格达14元/公斤。
三、总体走势较好
进入七月,立秋后“秋老虎”逞威,南方高温不退,桃子等时令水果销售进入高峰。其中,南汇县2007年产量达8万吨,仍供不应求,上海“弘德隆”市场内桃子的日销售量超过200吨,立秋前后山东桃子、四川成都桃子和产自北京郊区的桃子也能在杭州每日卖出100吨左右。
四、气候影响因素大
2007年春末夏初北方高温干旱、南方多雨,对水果的开花、坐果影响很大。7月开始,北方因气温一路攀升催果上市,导致桃价低下;上海进入7月以来,梅雨频繁光临,使得本市桃子价格急速下跌。成都由于50年不遇的持续大旱及极端异常天气等原因,成都龙泉驿区等地的水蜜桃产量桃产量受到影响,比上年下降15%;上海市受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袭击,水果价格上涨,北京6月底因下雨,大桃每500克批发价仅为3毛钱,而7月1日天晴,价格则翻了4倍,每500克批发价1.2元左右。
去年桃果销售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果农培训指导不足。指导农民分批、分级采摘不够、一些果农图方便,提高混级采摘影响果品果型、果色、果味,不利农商分销。
2.桃果质量有待提升。标准化程度不足,优质果比例不高,尤其是无化肥、无农药残余、优质有机果率高的桃果数量有限,多数桃果型、果色、果味层次较低,存在化肥、农药残余、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问题尚未解决,阻碍着桃果香飘海外。
3.销售措施单一。市场开拓滞后,促销活动不多,宣传广告缺乏。
4.商品化程度不高。品牌化、包装度相对滞后,现代物流水平低,进入超市量不多,跨省销售较少,出国销售更为鲜见,地产、地销、混级、散货、低附加值的传统销售比例较大。
5.水蜜桃不耐贮运的问题未得到解决。跨省运销,实行空运虽减少损耗,但费用高导致成本上升,影响购销双方利益。
6.引领果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果农面对千变万化的水果市场,由于缺乏市场信息,不懂市场操作,无力应对,存在着买果难的问题。
经过深入分析,综合各桃产区情况,2008年全国桃果应是大年,有所增产,但由于物价上涨,尤其是化肥、农药价格上涨,加之受国际市场水果价格阵性强势的双向拉动,桃果价格总体呈稳中趋升态势。
当前主要工作是:
1.做好桃果冬春管理。加强各产区2008年冬春桃果剪枝、疏花、疏果、套袋、水肥管理的指导工作,力争2007年桃果优质高产,在品质无公害、绿色、环保方面较上年有所提升。
2.衔接市场环节。抓紧今年桃果市场预测,加快产销合同签订、市场衔接,做好购销工作的人力、物资准备工作,确保桃果产销环节环环相扣;要抓紧桃果商品化、标准化工作,打造桃果品牌,做好商品包装,提高桃果的知名度、美誉度,拓展国内市场,力争走出国门。
3.开展促销活动。目前全国各地桃产区开展的促销活动,继续扩大国内、国际影响,上规模、上档次,要通过宣传效应向客商和受众传递本产区桃果的、有说服力的信息,促进本地桃果的销售。
4.提高果农的组织程度。成立果品合作社,从融资、技术培训、购销衔接上,为果农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加强对果农进行培训,组织果农外出参观学习,及时向果农传递市场信息,引领果农进入大市场,参与大流通。
一、两头扬,中间跌
四月上市的早桃抢得先机,卖价高达17-18元/斤,但从7月开始,桃价即行走低,急速下跌。7月10日仅为1.6元/公斤;秋后桃果价格普遍上扬。
二、价格两极化
品牌货和杂牌货价位迥异。2007年7月10日上海市场一般水蜜桃每斤不到1元;北京市果农生产的无化肥、无农药残余的桃果,如京红、14号等有机鲜桃市场零售价格达14元/公斤。
三、总体走势较好
进入七月,立秋后“秋老虎”逞威,南方高温不退,桃子等时令水果销售进入高峰。其中,南汇县2007年产量达8万吨,仍供不应求,上海“弘德隆”市场内桃子的日销售量超过200吨,立秋前后山东桃子、四川成都桃子和产自北京郊区的桃子也能在杭州每日卖出100吨左右。
四、气候影响因素大
2007年春末夏初北方高温干旱、南方多雨,对水果的开花、坐果影响很大。7月开始,北方因气温一路攀升催果上市,导致桃价低下;上海进入7月以来,梅雨频繁光临,使得本市桃子价格急速下跌。成都由于50年不遇的持续大旱及极端异常天气等原因,成都龙泉驿区等地的水蜜桃产量桃产量受到影响,比上年下降15%;上海市受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袭击,水果价格上涨,北京6月底因下雨,大桃每500克批发价仅为3毛钱,而7月1日天晴,价格则翻了4倍,每500克批发价1.2元左右。
去年桃果销售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果农培训指导不足。指导农民分批、分级采摘不够、一些果农图方便,提高混级采摘影响果品果型、果色、果味,不利农商分销。
2.桃果质量有待提升。标准化程度不足,优质果比例不高,尤其是无化肥、无农药残余、优质有机果率高的桃果数量有限,多数桃果型、果色、果味层次较低,存在化肥、农药残余、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问题尚未解决,阻碍着桃果香飘海外。
3.销售措施单一。市场开拓滞后,促销活动不多,宣传广告缺乏。
4.商品化程度不高。品牌化、包装度相对滞后,现代物流水平低,进入超市量不多,跨省销售较少,出国销售更为鲜见,地产、地销、混级、散货、低附加值的传统销售比例较大。
5.水蜜桃不耐贮运的问题未得到解决。跨省运销,实行空运虽减少损耗,但费用高导致成本上升,影响购销双方利益。
6.引领果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果农面对千变万化的水果市场,由于缺乏市场信息,不懂市场操作,无力应对,存在着买果难的问题。
经过深入分析,综合各桃产区情况,2008年全国桃果应是大年,有所增产,但由于物价上涨,尤其是化肥、农药价格上涨,加之受国际市场水果价格阵性强势的双向拉动,桃果价格总体呈稳中趋升态势。
当前主要工作是:
1.做好桃果冬春管理。加强各产区2008年冬春桃果剪枝、疏花、疏果、套袋、水肥管理的指导工作,力争2007年桃果优质高产,在品质无公害、绿色、环保方面较上年有所提升。
2.衔接市场环节。抓紧今年桃果市场预测,加快产销合同签订、市场衔接,做好购销工作的人力、物资准备工作,确保桃果产销环节环环相扣;要抓紧桃果商品化、标准化工作,打造桃果品牌,做好商品包装,提高桃果的知名度、美誉度,拓展国内市场,力争走出国门。
3.开展促销活动。目前全国各地桃产区开展的促销活动,继续扩大国内、国际影响,上规模、上档次,要通过宣传效应向客商和受众传递本产区桃果的、有说服力的信息,促进本地桃果的销售。
4.提高果农的组织程度。成立果品合作社,从融资、技术培训、购销衔接上,为果农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加强对果农进行培训,组织果农外出参观学习,及时向果农传递市场信息,引领果农进入大市场,参与大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