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荔枝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惠州:果农300棵荔枝树纯收7万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惠州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82票  浏览33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7月14日 14:35
  丰产增收 今年全市荔枝总产约8万吨
  
  “今年全市荔枝总产在8万吨左右,品质好的桂味、糯米糍高的批发价每公斤卖到10元、12元,妃子笑也卖到5元,这将大大提振近年来我市荔枝产业显现的疲态!”市农业局有关科室负责人汤久红说。据汤久红介绍,我市荔枝总种植面积约45万亩,实际挂果面积约35万亩,全市荔枝总产约8万吨。今年的荔枝在开花、保果、成熟和收获阶段,天气都比较适合,荔枝增产,果品质量也较好。
  
  记者近日从市四季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7月8日,该公司已经收购并销售鲜果600多吨,收购用于加工的鲜果1530多吨,预计今年总收购量将达到2500吨。该公司总经理蔡国豪说,今年收购的淮枝鲜果每公斤价格3元左右,果农纯收入一般能占到售价的40%;果品好的每公斤可以卖到5元,收益就比较可观了。
  
  惠阳区镇隆镇是荔枝种植大镇,现有荔枝面积3.4万多亩,且90%以上为优良品种,以桂味、糯米糍为最。镇隆龙泉荔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海兵介绍说,今年该社收购的荔枝每公斤桂味为6元多,糯米糍则达8至10元,淮枝也在4元左右,平均约为7元。村民黄志军今年的300多棵树收了约1.5万公斤荔枝,他介绍说今年最少可以卖到10万元,肥、药、人工加起来总共不到3万元,纯收入在7万元左右,这样的收成是近年少有的。
  
  曾经困境
  
  外地果源和不利气候影响,果农一度丢荒

  
  不过,惠州的荔枝种植业是经历过“阵痛”的。
  
  市四季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蔡观潭跟荔枝打交道几十年,他亲眼见证了荔枝种植业的兴衰。蔡观潭说,上世纪70年代,惠东县增光一带的农民就开始发展荔枝种植业。直至2000年以前,增光一带的荔枝鲜果和荔枝干畅销,价格也好,家家户户都有荔枝烘干灶。“那时外村的女子到增光选婆家,首先就问家里有没有荔枝烘干灶。”蔡观潭笑笑说。
  
  2001年中国加入WTO,越南的荔枝、泰国的龙眼大量涌入内地市场,对惠东的荔枝种植业冲击很大,果农连年亏损,不少果园开始丢荒。到了2005年,增光一带的荔枝烘干灶只剩下蔡观潭一家。2006年以后的几年,又遇荔枝成熟期雨水失常,果农种植管护积极性大受影响。
  
  惠阳区镇隆镇也遇到了类似情况。特别是近几年雨水影响,不但结果率低,而且果品也有所下降,收获季节常常遇雨,摘果和销售都不利。连续几年的果贱伤农甚至滞销,严重挫伤了果农积极性,有时出现了不采摘甚至倒鲜果肥田的惨状。
  
  市农业局一直关注荔枝产业发展的一位人士表示,增光一带和镇隆是我市荔枝产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两个地方,由于外地果源冲击、近年气候不利荔枝生产、果场生产技术和市场营销手段的落后,我市各地近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果农丢荒的情况。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