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春节降到 买水果需要特别注意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凤凰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83票  浏览9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月17日 15:52
  春节又要到了,大家最近都忙着买年货。水果是年货中必不可少的一份,那今年春节前的水果市场怎么样呢?在记者走访太原市水果批发市场时,发现有的水果批发商会在水果的“重量”上做手脚,有的以假乱真,有的则是打着水果“无蜡”的口号来吸引顾客,以此多赚些钱。而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已经成为了水果行业销售的“潜规则”。
  
  层层包装下水果“水分”大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悄然发生了转变,成箱购买水果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问题就出在了这商家包装上面。
  
  “我是买水果的,又不是买箱子。明明买水果竟然花了3斤水果的价钱买了个水果箱。”市民李小姐告诉记者,她在几天前从水果批发市场买了一箱15公斤的梨,老板表示可以按批发价整箱卖给她,一箱50元钱,折合下来也就是每斤1.7元,相对于市场每斤2.5元的零售价要便宜不少。然而李小姐拿回家后,看着包装箱底有点湿,于是把梨挑出来,发现里面可谓“别有洞天”。一个不大的箱子被数张厚厚的硬纸板分了两层,底层的硬纸板竟然有4厘米厚,每层上又用硬板纸分成一个个小格。再一摸纸质水果箱竟然都湿乎乎的,整箱抱着重量肯定够,可除去包装就露馅了。本想着整件买回便宜点,没想到被“缺斤少两”实实在在宰了一刀。
  
  据一位多年从事水果生意的老板介绍,许多水果商贩对于水果箱中厚厚的包装纸似乎都有苦衷,水果商进货时就这样子,他们也只能把这个水分转嫁给消费者,对此大小水果商已经习以为常。箱内“重装”已经成为水果整箱销售的“潜规则”。去包装后的重量一般比毛重少1.5公斤左右。他们的说法是适度包装对运输和保存水果是必须的;在箱子里放浸湿的纸是为了保证箱内的湿度。
  
  红颜色的苹果当成“红富士”卖
  
  记者从太原河西农贸批发市场及多个水果店走访中了解到,现在许多水果摊大打“红富士”招牌。只要是红颜色的苹果,就称之为“红富士”。那么何为真正的“红富士”呢?水果批发商张先生表示,现在市场上的红富士,多数是用红香蕉、红五星来冒充红富士。目前,市场上红富士批发价都是在4元一斤左右。到了小贩手上,除去外包装,平均也得卖到5元钱才不赔本。但是卖得贵了,消费者又不买账,只能是掺杂其它品种的苹果来充当,小贩却把这些统统称之为“红富士”,或含糊其辞,欺骗消费者。而消费者只凭商贩的介绍,往往就会花上红富士的价格买到冒牌苹果。
  
  太原市河西农贸批发市场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市面上确有大量的假冒“红富士”苹果在出售。单红富士本身来说也分好几个品种,所以一般的人若不具备必要的水果商品知识,是不好区分的。消费者在选购时,一般也只有用眼看、手摸和口尝来鉴别。同时,可以从上市时间来判断。红富士属于晚熟品种,一般上市时间晚,也就是每年11月份以后才能在市场上大量出现。在此之前,虽有少数特早熟的红富士上市,但数量极其有限。
  
  普通水果贴上标签“变”贵族
  
  “和普通水果相比,个头大、色泽好的水果,贴个高档水果标签,价格立马翻倍出售,这也是水果市场中存在的潜规则。”一家经营精品水果的老板告诉记者,物以稀为贵,由于高档的水果售价不菲,一些商贩便花费心思对这些挑选出来的水果进行“变装”。他们将这些原本普通的水果洗净后打蜡,然后再给它穿上精美的“外衣”。于是,摇身一变便堂而皇之地成为水果精品。这些水果包装精美,显得大气,不少人都买。
  
  除了国产水果之外,进口水果更以包装精美、名称别致及价格昂贵的“贵族气质”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为表示真诚,一位销售进口水果的老板指着一印有红色大字——“美国红提”的箱子告诉记者:“不瞒你说,像这种其实装的都是国产的,为了卖得价格好一点,用的都是进口水果的包装。”
  
  “既然不是进口水果,那这上面怎么也会有标签呢?”记者问。该店另一名工作人员说:“有专门卖这种标签的地方,几分钱就能买一个,一贴不就行了。”至于从哪里可以买到这些标签,那名工作人员却笑而不答。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洋水果中不乏“李鬼”。真正的进口水果外文拼写十分正规,且必须有中、外文对照。若用汉语拼音,拼音要小于汉字,真标签通常易贴难撕。同时,还必须具备输出国或地区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按照我国有关规定,洋水果入境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检验,检验合格后还会发放“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举着“无蜡”的旗号卖着“打蜡”的水果
  
  当记者提到橙子“打蜡”现象时,不少经营水果生意的老板向记者透露,其实不仅是橙子,在业内水果打蜡现象很普遍。“好看又保鲜,这是一举两得的事。”“谁知道具体用的什么蜡呢,用食用蜡还好点,但万一是工业蜡,那对身体肯定不好吧!感觉还是不打蜡的水果好。”采访中,在省城某公司工作的王女士代表了不少市民的观点。或许正是有了这种“不打蜡”需求,不少销售水果的卖家也开始打着“无蜡”的旗号来吸引顾客。
  
  一位批发商告诉记者,现在是橙子的消费旺季,给橙子“擦粉子”也就是俗称的打蜡是很正常的事。正常的橙子表皮微黄,稍有亮度。染过色的脐橙,外皮鲜亮,颜色略红,但是摸起来微软,因为染色要把外皮烘干之后再染,烘干的过程中橙子里含的水分少了,手感上就会软一些。此外,因为水分较少,染过色的橙子口感上也不如不染色的。
  
  一箱分成多箱卖卖的就是“皮”
  
  面对多数批发商如此的做法,一位批发商表示:“来这里的市民几乎是不会讨论箱子多重的问题,只是看水果的质量。如果上差下差只差一点,市民也基本上都能接受。即使发现了也很少有人来找后账。”
  
  据一名销售水果的批发商表示,一箱分成多箱卖,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就拿红富士苹果来讲,目前产区的价格一涨再涨,一般每箱重量都是30斤左右。每斤收购价涨到3元,运到太原后,折合4元一斤。每斤按4.5元批发根本卖不动,只能是折算到苹果的重量上。如果把一箱30斤苹果分成两箱,然后在每个小包装上增加3斤至4斤的分量,每一箱苹果的重量也变成十七八斤左右。这样再分下去自然就挣得更多了。
  
  当问及为何不水涨船高提高批发价时,一位刘姓商户说:“批发价格高,消费者接受不了,很难批发出去。所以我们只按成本价走货,就挣箱子钱。”随后记者在与商贩的攀谈中发现,多数批发商都是把箱子和水果连到一块卖。正如一位批发商所说:“我们的箱子都是和水果一起批发的,我们不能只卖水果不卖‘皮’啊。”
  
  消协指出:已涉嫌欺骗消费者
  
  正在购买水果的王女士表示,她最近也听说了一些关于水果市场“潜规则”的新闻,但是从来都没有想过,买一箱水果会有这么多的“猫腻”。很快就要过年了,很多市民都会选择购买一些包装精美的水果,但是如果每个水果批发商都在这水果箱上面投机取巧的话,那我们消费者的权益该如何保证?
  
  对此,省消费者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水果市场存在的这些“潜规则”,已经涉嫌欺骗消费者。就如水果箱的真实重量,如果消费者购买以前就告知消费者箱子的真实重量,并且消费者可以接受,就不存在涉嫌欺骗消费者。如果在购买时,消费者已经询问箱子的重量,但是水果商却故意隐瞒,从而挣取多余的钱款,这样的行为就已经涉嫌欺骗消费者。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