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施第一个农业联盟标准《蒙阴蜜桃》
《蒙阴蜜桃》联盟标准旨在通过对蜜桃种植技术全过程的标准化控制,确保蒙阴蜜桃的优良品质和安全生产,通过统一管理、统一标志、统一宣传,使果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有一个大的提高。
由山东蒙阴县质监局、蒙阴县果业局、果业协会指导,蒙阴县果品标准联盟制定的山东省第一个农业联盟标准《蒙阴蜜桃》,已于去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至此,蒙阴蜜桃生产销售将会按照此标准依据,走上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这也意味着蒙阴县果品标准联盟在蒙阴蜜桃的生产经营领域有了话语权,这对提高蒙阴蜜桃果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导蒙阴蜜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蒙阴县委、县政府加强引导,把发展果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振兴蒙阴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目前蒙阴县果品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国果品生产十强县”、“全国果品生产综合强县”、“中国蜜桃之都”,也是全国最大的蜜桃生产基地县和国家现代苹果、桃产业技术体系基地示范县。全县果园面积已发展到6.67万公顷,建成有机果品精品示范园16处,年果品产量达11.5亿公斤,年销售额达25亿多元,其中,蜜桃面积3.33万公顷,年产量8.5亿公斤,年销售额21亿元。注册的果品专业合作社90家,果品营销从业人员将近1万人,年经销果品达15亿公斤。蒙阴蜜桃的品牌效应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果品生产已成为蒙阴农业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在诸多优势面前,蒙阴县质监、果业等部门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蒙阴县蜜桃产业还存在着品种结构不尽合理、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标准化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现有的相关标准与蒙阴蜜桃这一特色产品不相适应、一些果农质量意识不强、不注重果品包装、果品销售缺少统一对外品牌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蒙阴果品产业的提升和又好又快发展。
在当地质监局的推动下,蒙阴县决定大力发展果品联盟标准,破解发展瓶颈,通过提高蒙阴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蒙阴果品业健康快速发展。2010年6月,蒙阴县质监局为服务蒙阴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主动地与果业部门联系,对全县果品生产现状、标准化生产水平、新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状况、果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研,确定把服务果品产业、引导果品合作社实施果品联盟标准,作为质监部门服务蒙阴农业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此推动蒙阴果品向标准化、规范化和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
县质监局还联合蒙阴县果业局起草制定了《蒙阴县果品联盟标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积极引导果品合作社成立了自愿组成的自律性合作组织——“蒙阴县果品标准联盟”,并指导他们认真做好统一标准、统一标志、统一管理和统一宣传等工作。
在质监局等部门共同努力下,2010年9月1日,在果品产销旺季,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协调统一的《蒙阴蜜桃》、《蒙阴蜜桃生产技术规程》等果品联盟标准制定完成。相比《鲜桃》标准,《蒙阴蜜桃》标准中果实的规格档次提高了,果实品质中可溶性固形物的要求提高了10个百分点,并分别对3个等级果实的色泽、果面缺陷的要求提高了10%~20%。针对蜜桃包装落后、包装形式不规范、品种名称和标签随意标注等情况,《蒙阴蜜桃》标准在包装、标志、标签、运输、贮存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统一,对加入联盟的合作社统一明确要求在包装物的标签内容上应包括产品名称、品种名称、产品标准、果实等级、果实净重(果实数量)、产地、企业名称、包装日期、标准联盟名称等,并对全县26个主要品种进行了名称规范。
《蒙阴蜜桃》联盟标准旨在通过对蜜桃种植技术全过程的标准化控制,确保蒙阴蜜桃的优良品质和安全生产,通过统一管理、统一标志、统一宣传,使果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有一个大的提高。《蒙阴蜜桃》联盟标准提高了产业准入门槛,通过试行,其对引导产业良性发展,推动蒙阴果品产业健康发展作用初显。与此同时,该局还积极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国家级蜜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向山东省质监局申报了《地理标志产品蒙阴蜜桃》和《桃长枝修剪技术规程》两项山东省地方标准。
由山东蒙阴县质监局、蒙阴县果业局、果业协会指导,蒙阴县果品标准联盟制定的山东省第一个农业联盟标准《蒙阴蜜桃》,已于去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至此,蒙阴蜜桃生产销售将会按照此标准依据,走上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这也意味着蒙阴县果品标准联盟在蒙阴蜜桃的生产经营领域有了话语权,这对提高蒙阴蜜桃果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导蒙阴蜜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蒙阴县委、县政府加强引导,把发展果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振兴蒙阴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目前蒙阴县果品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国果品生产十强县”、“全国果品生产综合强县”、“中国蜜桃之都”,也是全国最大的蜜桃生产基地县和国家现代苹果、桃产业技术体系基地示范县。全县果园面积已发展到6.67万公顷,建成有机果品精品示范园16处,年果品产量达11.5亿公斤,年销售额达25亿多元,其中,蜜桃面积3.33万公顷,年产量8.5亿公斤,年销售额21亿元。注册的果品专业合作社90家,果品营销从业人员将近1万人,年经销果品达15亿公斤。蒙阴蜜桃的品牌效应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果品生产已成为蒙阴农业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在诸多优势面前,蒙阴县质监、果业等部门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蒙阴县蜜桃产业还存在着品种结构不尽合理、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标准化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现有的相关标准与蒙阴蜜桃这一特色产品不相适应、一些果农质量意识不强、不注重果品包装、果品销售缺少统一对外品牌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蒙阴果品产业的提升和又好又快发展。
在当地质监局的推动下,蒙阴县决定大力发展果品联盟标准,破解发展瓶颈,通过提高蒙阴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蒙阴果品业健康快速发展。2010年6月,蒙阴县质监局为服务蒙阴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主动地与果业部门联系,对全县果品生产现状、标准化生产水平、新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状况、果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研,确定把服务果品产业、引导果品合作社实施果品联盟标准,作为质监部门服务蒙阴农业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此推动蒙阴果品向标准化、规范化和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
县质监局还联合蒙阴县果业局起草制定了《蒙阴县果品联盟标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积极引导果品合作社成立了自愿组成的自律性合作组织——“蒙阴县果品标准联盟”,并指导他们认真做好统一标准、统一标志、统一管理和统一宣传等工作。
在质监局等部门共同努力下,2010年9月1日,在果品产销旺季,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协调统一的《蒙阴蜜桃》、《蒙阴蜜桃生产技术规程》等果品联盟标准制定完成。相比《鲜桃》标准,《蒙阴蜜桃》标准中果实的规格档次提高了,果实品质中可溶性固形物的要求提高了10个百分点,并分别对3个等级果实的色泽、果面缺陷的要求提高了10%~20%。针对蜜桃包装落后、包装形式不规范、品种名称和标签随意标注等情况,《蒙阴蜜桃》标准在包装、标志、标签、运输、贮存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统一,对加入联盟的合作社统一明确要求在包装物的标签内容上应包括产品名称、品种名称、产品标准、果实等级、果实净重(果实数量)、产地、企业名称、包装日期、标准联盟名称等,并对全县26个主要品种进行了名称规范。
《蒙阴蜜桃》联盟标准旨在通过对蜜桃种植技术全过程的标准化控制,确保蒙阴蜜桃的优良品质和安全生产,通过统一管理、统一标志、统一宣传,使果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有一个大的提高。《蒙阴蜜桃》联盟标准提高了产业准入门槛,通过试行,其对引导产业良性发展,推动蒙阴果品产业健康发展作用初显。与此同时,该局还积极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国家级蜜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向山东省质监局申报了《地理标志产品蒙阴蜜桃》和《桃长枝修剪技术规程》两项山东省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