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元/公斤 枇杷早春上市卖高价
3月6日,在眉山市东坡区第五届广济桃花会上,记者竟吃到了香甜化渣的新鲜枇杷。枇杷并非来自攀枝花的早熟枇杷,而是一个业主在眉山种植成功的,枇杷成熟的时间比久负盛名的文宫枇杷、龙泉枇杷提前了一大截,每年刚一成熟,在果园的卖价高达近40元/公斤。
抓住空当价高还择买主
种植枇杷的业主叫袁洪林,自2002年起,他从福建引进枇杷苗进行嫁接改良。然后,租下东坡区万胜镇天池村一组的一块不毛之地进行改土,前前后后种植了100亩枇杷,从2005年开始次第挂果,目前已有60亩全面投产。
令袁洪林惊讶的是:枇杷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就开始陆续成熟,虽然比攀枝花的枇杷晚成熟25天,但比本地的文宫枇杷、龙泉枇杷提前1个多月成熟。因而,攀枝花枇杷销售接近尾声的时候,袁洪林的枇杷大量上市,在本地文宫枇杷、龙泉枇杷上市的时候,袁洪林的枇杷已进入销售尾声。由于袁洪林的枇杷正好填补了一个市场空当,枇杷受到广东、北京、广元、绵阳、泸州、自贡、眉山等地经销商的青睐,还把文宫枇杷、龙泉枇杷的经销商吸引来了,他们在2008年就买了1.2万公斤,今年可能达到2万公斤以上。
这些经销商都是直接到果园装车,收购价相当不错:前期近40元/公斤,中期20多元/公斤,后期约15元/公斤。不论销售的各个时段,袁洪林的枇杷园售价均比本地常规枇杷高出6~10元/公斤,每亩能卖七八千元。这比本地的常规枇杷的效益高多了。本地常规枇杷大量上市的时候仅2~4元/公斤,即使好货也不过6~7元/公斤,效益好的每亩只有两三千元,而且近年亏本的还占多数。
仅去年,袁洪林就收获近2万公斤枇杷,毛收入40多万元,纯利20几万元。今年,他将收获枇杷约4万公斤左右,3月10日左右即大量上市,而树上成熟的枇杷已被订购一空。余下的枇杷,袁洪林打算待价而沽,还要择择买主,他并不想把枇杷卖给一两个大户了事,他要多卖几家买主,进一步扩大知名度。
力保品质高投入高回报
为何袁洪林的枇杷如此受到青睐?袁洪林说,并不仅仅是因为抢了个早,更重要的是枇杷内在的品质。为提高枇杷的品质,他可下了一番苦功夫。
首先,他把果园建在海拔500米的荒山之巅,这里阳光充足,四周没有遮挡物,能保证每一株枇杷树良好的光和作用,增加枇杷的色泽、甜度。
其次,是改土。100亩荒山租下来的时候,全是不毛之地的页岩土质,但把页岩层挖掉,下面就是富含锌、钙、镁、钾的土质,极有利于枇杷的生长。于是,袁洪林连续3年组织大量人力,**厚厚的页岩层。正因为这种枇杷是在页岩土质生长出来的,袁洪林把它专门命名为“石骨子(当地人对页岩土质的俗称)枇杷”。
在枇杷园的管理上,袁洪林全部用的是有机肥。他说:“我在2006年做了一个试验:一部分果园用化肥,一部分用有机肥,发现用化肥的园子,枇杷肉质坚硬,不化渣,甜度下降,颜色变淡。”自此以后,袁洪林就不再用化肥。为此,袁洪林在果园配套了一个年出栏1000头生猪养殖场。不仅如此,他还四处购买鸡粪、鸭粪、牛粪。每年每亩就要用掉各类干粪6~8吨,价值1200~1500元,成本比用化肥高一半。
与众不同的还有,袁洪林在果园里专门打了3口80~90米的深井,抽取无污染的地下泉水来浇灌果园。
据袁洪林介绍,他的枇杷园每亩产量仅三四百公斤,比一般的枇杷每亩少了550~700公斤。这与他追求枇杷的品质有关,不求多只求精,每年光是疏掉的果子就达3/4,只保留1/4的精品。
如此一来,每株枇杷树的成本高达300元。但是,袁洪林骄傲地说:“我的枇杷是生态枇杷。比一般的枇杷成本高一倍,效益也高一倍。”
本报记者 周金泉 特约通讯员 陶广汉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