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聚焦一号文件:打通农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农产品加工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9票  浏览16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3月20日 13:30

  农技推广走好“最后一公里”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社

  主持人:吴绍冰 张铭贤

  出场嘉宾: 赵国岭代表:河北省农业厅厅长

 王海波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

 葛会波委员:河北省九三学社副主委、省林业局副局长

 赵治海代表:张家口市农科院总农艺师、谷子研究所所长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然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使众多农业科技能走到乡镇,却难走完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参加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对此深切关注,大家认为,我省粮食产量“八连增”之后,继续增产面临很大的约束,科技创新成为最大的潜力。只有破解“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才能使农业加速发展,使农民持续增收。

 别让“最后一公里”成了“最后一道坎”

 ■背景新闻

 今年以来,永年县整合农业技术推广力量,打破地域界限,根据主要种植作物区域布局和发展需要,组建了服务跨乡镇的8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和10个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而在此前,即使新技术成果摆在面前,也没有人力和财力去推广应用。

  ■代表委员热议

  赵国岭代表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关注农业科技创新和普及,这说明我们对“三农”问题的持续关注开始转向深层次,由解决短期困难向着力长远发展转化。只有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增强科技知识的普及转化,农业才能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从根本上实现“强筋壮骨”。

  王海波委员认为,在我省,农业科技应用滞后的根本原因,并不全是农业科学技术研发的落后和不足,很大程度表现在众多新科技、新知识未能有效地走出科研院所,走进田间地头,实现从研发向应用的转化。有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转化率为30%-40%,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这说明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推广和普及,成为了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道坎”。

  如何让成熟的农业科技走到田间地头,王海波委员认为,近年来,省农林科学院作为一个农业科技创新的单位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科技示范+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的模式。科技示范,就是把好的科技成果通过实体种植、栽培等来演示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科技服务,就是因地制宜多样化的开展农业科技普及工作,比如对示范基地采取巡回指导服务方式,对种植基地采取的是应时服务模式,对农民和地方政府需要的技术开展应邀服务及应急服务;信息服务,就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推广农业技术,比如短信服务以及微博服务,更直观、更立体的把科技送到农民眼前。

  农业科技走下去需要“多条腿”

  ■背景新闻

 春节过后,临漳县100多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春季农业生产技术和春管、春耕备耕活动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同时,通过编写实用技术明白纸,结合生产需求开办各种农业科技培训班等方式,指导农民科学管理小麦。

  ■代表委员热议

  葛会波委员认为,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服务,具有很强的公益性,需要由政府来主导。多年来,我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处于“既无钱养兵、更无钱打仗”的困境,不少乡(镇)农技推广基本上还停留在“一双手、两条腿”、“眼看、手摸、鼻闻”的原始阶段。要打通农技走下去的通道,必须继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毫无疑问,中央和省委对农技推广问题非常关注,明确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这给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吃了“定心丸”,也让农民看到了“农技”走下去的希望。

  葛会波委员提出,这两年我省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上,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比如,打破行政区划,根据区域特色设置农技服务站,进一步打通了农业科技下行的通道,织密推广网络。在完善农技推广网络建设的同时,我省还应该下大力气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通过能力建设,提升推广力度。

  赵治海代表认为,农技员是推动农业科技走下去的主要力量,但加快农技推广,我们更需要“多条腿”走路。比如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的技术优势,做示范推广,也可适当发展一些中介组织,使其在推广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同时,可以利用发达的信息网络,对农村中有知识的年青一代农民实行网上传授、传播科技知识;对中老年一辈农民,可以挖掘农村的“大喇叭”资源,通过广播、电视等方式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此外,还可以利用地头培训、课堂培训、流动授课、电话咨询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培训效果,推动农业科技的转化应用。

  多培育农民“二传手”

  ■背景新闻

 日前,在永清县三圣口乡举办的“农家讲坛”上,56岁的养猪能手李保田用当地方言侃侃而谈,向慕名而来的养殖户传授“原生态生猪养殖术”。我省农民大多知识水平不高,请专家授课因为语言深奥并不理想,农民反而对自己身边的“土专家”特别服气,更乐意向他们学技术。针对这一情况,廊坊市农业局专门培训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让他们当好“科技二传手”。

 ■代表委员热议

  “目前在农村,种地的、养猪的劳动力年龄大多40岁以上,并且以妇女居多,这部分人群文化水平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差,这也给我们的农技推广带来了新的考验。”赵治海代表认为,让农民学懂技术、会用技术,靠“填鸭式”的技术灌输肯定不行,廊坊依托土专家,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的路子很好,通过身边的榜样,把深奥的科技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地方方言,传授给农民,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只有他眼见的才认为可信。正是针对这一点,我省也不断创新科技推广方式方法。”赵国岭代表介绍说,“近年来,我省推行的‘科技入户’办法就很有效,该办法以项目形式,筛选一批有经验的农技专家,对农户进行一对一指导和跟踪服务,同时从蔬菜、粮食、水蜜桃种植大户中推选出一批示范户,给他们发放补贴,促使这些‘领头羊’对周围的人形成技术辐射、经验共享。实践证明,靠这些科技大户、农村‘领头羊’的示范,‘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富,带着农民干’,使科技推广走上了一条更顺畅的道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不少代表委员希望这些政策能让更多有文化、有技术、有能力的人回到农村工作,通过这些年轻人的实践,来带动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