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葡萄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青涩过后渐甜蜜 全南葡萄产业“蝶变”之道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41票  浏览6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8月26日 08:31
  □钟慧燕 特约记者 谌杰
  
  全南葡萄今年喜获丰收,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直维持高位。日前,记者深入全南县多个葡萄基地采访,探究全南葡萄产业发展的“蝶变”之道。
  
  走上绿色精品路
  

  全南葡萄今年行情好并非偶然。被称为全南“葡萄王”的曾纪石说:“我们的葡萄品种多、口感好、甜度高、能切片。”然而,全南葡萄也经历过青涩,而后才甜蜜。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全南人就开始种植葡萄,由于固守老经验和品种“老三样”,果农始终难以靠种植葡萄走上致富路。“要想种好葡萄就必须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曾纪石和当地果农渐渐悟出了这个理。于是,他们请来江西农业大学的专家,按照专家指点瞄准市场需求,走绿色精品路子。
  
  为提高葡萄产业层次,该县果业局在金龙镇烧斗村建立了首个葡萄种植基地,引进醉金香、夏黑等20多个葡萄良种和先进栽培技术,按照绿色标准生产,严把果品质量关。
  
  品种改良,技术创新,让全南葡萄产业摆脱低端,赢得市场。去年,曾纪石销完葡萄之后买回了一辆崭新的奥迪轿车。记者在葡萄园见到曾纪石时,他刚从深圳拿回一笔大单,高兴地说:“明年,我要把全南葡萄打入国际市场。”
  
  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全南多个葡萄基地,丰收的场景随处可见。葡萄的热销加深了当地果农品牌意识的觉醒和认同。
  
  果农月满秀说:“为了让顾客满意,我们对葡萄的种植和销售格外上心。”在政府的引导下,全南果农注册了“高山”葡萄商标,并自发组建了石古、吉丰等葡萄专业合作社,形成技术规程、质量标准、品牌品种、包装销售“四统一”产销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高山”葡萄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
  
  依靠品牌的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多的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着葡萄产业这个聚宝盆集聚。地处山区的全南,集中连片的农业用地非常珍贵。中寨乡一个集中连片300多亩的田块,成了客商争抢的宝地。最终,一位广东客商投资1000万元在此建起了一个葡萄种植园。
  
  除了在本地种植,全南果农还依靠品牌和技术,在外地推广葡萄种植。果农黄锦华去年在邻县参股了一个葡萄园,他告诉记者:“我投入的除了少量资金外,就是品牌和技术,但所得利润,我要拿大头。”
  
  描绘联动发展图
  
  从全南县城至城厢镇黄埠村,记者看到道路两边都是大大小小的葡萄园。绵延15公里的葡萄长廊两边,游客络绎不绝。记者采访时,黄锦华正忙着给葡萄装箱:“这个月单是游客采摘,每天的销售额就有1万元。”
  
  全南县委农工部部长袁长新告诉记者,在葡萄产业带涉及的5个村,40%的农户因葡萄产业兴起而致富。这个集葡萄种植、采摘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葡萄产业聚集带,还带动了周围农家乐、水上漂流等乡村度假游的兴起。
  
  葡萄采摘季一般只有4个月,但从开展葡萄采摘游尝到甜头的果农们有了更多的想法,月满秀就是其中一个。她正以葡萄园为核心,把周边百余亩山地农田都流转了过来,种下草莓蓝莓、桑葚等。月满秀说:“我的果园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游客不论什么时候来,都能尝到新鲜水果。”
  
  从葡萄长廊产生的衍生效应受到启发,全南县跳出农业抓农业,推动“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联动发展。该县充分发挥毗邻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出台了现代农业、芳香花木产业和农业旅游产业等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集高端农产品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特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今年前7月,该县农业招商引资1.3亿元,新增农业企业22家,依托葡萄、芳香花木兴起的采摘游、养生游,吸引游客总量达18万人次。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