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景永学:从八分钱的苹果说开去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水果帮(FRUIT8.COM)作者:景永学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76票  浏览19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1月14日 14:26

  11月6日,在我正赶往西安火车站去杭州的途中,手机铃便不断响起:“请问你们静宁的苹果真是八分钱吗?我要前去收购!”不到1小时就有20多个类似的电话,我下意识地感觉到谣言终于瞄上了静宁苹果。自从广元橘子事件后,我对网络有了一种本能的厌恶感,一条短信,一个贴子,说不准就会怎样伤着、毁到一个产业。
  
  没法上网确定消息来源,急急忙忙叫西安的一位朋友帮助查询,电话那头:“是腾讯网转发了《兰州晨报》的一条消息,说静宁苹果八分钱无人问津,目前已有2万多人对此发表了评论”。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我刚发向杭州的苹果都还是每斤2.8元收购的呢。电话这边我口授一个简短的帖子:“谣言瞄准静宁苹果——请各位客商认真核对,勿盲目行动!”叫朋友发在水果帮网站上。南下的列车上,我不断回复着全国各地的电话,并焦虑地拔打甘肃新闻网、水果帮版主的电话,要求他们帮助关注信息传递状况,提供正面信息。第二天到达杭州后,便先到网上看个究竟,铺天盖地的转贴与热评让人目不暇接,几个大的网站已删除了转贴,农业部、甘肃农业厅的有关官员已对此事发表谈话(11月17日回到家里,静宁电视台还在播放县委约请新华社采访的新闻)。客观地看,《兰州晨报》所说的基本事实是存在的,去年能卖七八角钱的残次果今年八分钱也很少有人收购。只是记者用了很夸张的标题《受金融危机影响:静宁苹果八分钱无人问津》,再在一幅又大又红的商品果照片上配了文字:这样的苹果八分钱也没有人要。便掀起了关于静宁苹果滞销的传言。
  
  几天来,包括香港、台湾的网站、报刊、电视台、电台不同程度的转发了这条有严重误导性的消息。
  
  我们孜孜以求的“静宁苹果,红遍世界”竟以这种方式势不可挡地演绎着。
  
  这一事件对于静宁苹果的负面影响是立竿见影的,从11月7日开始,我在杭州、上海市场都遇到了这样的质疑:怎么八分钱的苹果运到这里要卖到三元多?广东江门市场一直2元多销售的小果,一下子跌到一元五六也少有人问,“网上都说静宁苹果是八分钱,你们怎么赚那么多呀!太黑了!”而其深远影响不知会是什么,绝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
  
  这里我不想再说“无良媒体”与“无脑网民”的话题,只想就网络上6万多条评论的主要观点讨论一番。网评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批评地方政府不作为、瞎作为;二是抨击商家太黑心、太狡诈;三是同情农民太苦、太弱势。
  
  而我对这三条都是持不同意见的。
  
  说到静宁苹果,有两大功臣,一个“罪人”。两大功臣一个就是政府,一个正是商贩;而一个“罪人”恰恰就是果农自己。
  
  请按奈住你的激愤,听我慢慢道来。
  
  静宁是以农为本的经济区,可以说千百年来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上世纪八十年代,静宁县委、县政府通过考察论证,确立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支柱产业,决策不易落实更难,整村规划,不让农民种粮,政府意图与农民意愿的对抗、干群关系的冲突便可想而知。而今20年过去了,当人们回头再看时,这些年静宁经济翻身的主要原因就是发展了苹果产业。静宁的商贸、工业、运输业、房地产在周边县市异军突起,也正是苹果产业的联动效应。而如果当年政府畏于“瞎作为”的抨击又会是什么结果呢。一个共同的现象是,当年哪里的干部挨的骂多,现在那里的经济就发展的快,群众今天的生活就变化得大。那时的县委赵书记成了群众最惦记的好书记就是一个明证。在一个落后的地区,完全靠群众意愿就会导致经济停滞,有效的行政推动是必要的。静宁县各级政府在产业开发中的积极贡献是不应被抹杀的。
  
  苹果产业是商品生产,只有实现了销售才能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而静宁苹果的销售,四川广东客商功不可没。是他们最早发现了静宁苹果不同于其他产区的品质优势,通过各种营销手段使静宁苹果很快挺进国内各个市场,象成都市场静宁苹果就占据八成以上的份额。而有谁知在1999年和2007年,多少客商因为市场行情变化亏损了数十万的资产。如果没有他们坚持以品质占市场的思想与做法,在山东陕西低价水果冲击下,静宁苹果要占立市场就很难了。在今年水果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这些客商仍满怀信心地以每公斤5-6元的价格收购静宁苹果,其市场的赢利不足5%,网上评论对他们是很不公平的。不愿商家赚钱的心理是消极的、有害的。
  
  还有一个很少被网民看透的事实,静宁苹果今年的滞销表面上似乎是受到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属生产过剩的原因,但核心原因恰恰在于生产量的不足,特别是精品一级果生产量不足,产品质量问题(核心是生产者素质问题)是市场危机中迟早要发生的问题,这就是我所说果农自己是“罪人”的原因了,由于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商品意识不强,大多数果农仍流于一般的经验性管理,对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投入不足,凡事依靠政府、给政府种田的思想作怪,导致产品商品率低。一公斤6元的精品果太少,八分钱也没人愿要的次果太多,这才是静宁果业的真正结症所在,但愿有更多的人从这一点上看问题,对于我县果业和经济的发展进行多维思考,得出有益启示,引导改变果农的生产销售观念。万不可因为一条有害新闻而放弃发展果业的信念.
  
  (2008年11月13日写于平凉市委党校)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