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甘肃“瓜果之城”难觅新型果树专家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第一食品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07票  浏览13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0月31日 14:18
  自古以来,甘肃兰州就因盛产瓜果而享誉中外,白兰瓜、黄河蜜、安宁桃、什川梨因其鲜美的口感被人们冠上了原产地的美名。但目前“瓜果之城”缺少懂新技术、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丰富的种植技术的新型果树专家
  
  几年难见专家一面
  
  前不久,兰州市人事局专业技术管理处聘请的农业专家下乡传授技术,在城关区青白石乡杨家湾村,来自市农科所的青年果树专家张俊龙一坐下就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
  
  在两个小时的授课过程中,农民踊跃发言,向张俊龙询问关于果树病虫害防治的各种问题。临走时,杨家湾村民杨老汉拉着张俊龙的手一再要求他以后多来,最好把他们村子作为市农科所的定点指导村。据在场的农民说,他们村已经好多年没来过果树专家了,好不容易来一次,一定要把专家留住。
  
  人员短缺专家难分身
  
  见到这一场景,张俊龙一再感叹自己实在太忙了。他说,这些年他一直从事果树种植的指导工作,还负责永登秦王川镇兰州大接杏试验区的总技术指导,由于所里果树类技术人员太少,已经无法满足兰州现有的果树种植面积的需要,所以恨不得分身有术,给每个需要技术的果树种植区进行现场指导。张俊龙分析,果农们之所以盼望技术人员,一是因为先进的生产技术能够直接带来经济上的效益,面对面的指导也能让果农们解决许多疑问;二是目前新型的果树技术人员不仅能教授技术,还能用许多前沿的经营理念和先进地区的好经验教果农们怎么把自己的果子变成“金蛋蛋”。
  
  专家培养青黄不接
  
  “瓜果之城”难道还缺果树专家?兰州市林业局造林处处长张守中回答,兰州原有的部分果树专家技术已经严重老化,难以适应现在果农们的需要,果树专家的培养目前在兰州属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新型果树专家算是“稀缺人才”。张处长说,在经济条件允许时他们会请一些日本专家来做指导,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由他们先去外地学习技术,然后回来分批为果农们做指导。
  
  人才评价机制需改革
  
  对于新型果树专家的缺乏问题,主管全市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市人事局专业技术处负责人刘处长也深有同感。他说,专技处每年都会在不同时段组织农业专家们送科技下乡,但果树专家实在难找,有时甚至需要同一个专家在几天的时间内连跑好几个地方,但果农们还是喊缺少技术。
  
  为什么“瓜果之城”会缺少新型果树专家?刘处长说,任何科研成果都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我们把果树与蔬菜做一比较。兰州是有名的“高原夏菜”出口基地,很多蔬菜的种植周期都是一年好几茬的,这样的实践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发现新成果;而果树的种植周期相对较长,少则两三年,多则五六年,果树专家需要等待的时间太长,不像别的行业出的科研成果那么多。其次是科研成果与待遇挂钩的问题。没有相应的奖励机制,又会有多少人一直守着它寂寞地等待呢?所以很多原果树技术人员转行搞别的产业研究也很正常,这也难怪果农们感叹缺少技术人员了。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刘处长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可以考虑针对部分行业的特殊性问题,如研究周期比较长的行业,对现有的人才评价机制予以改革,给予更多的鼓励与物质支持,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