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大学生夫妻:种植草莓创大业
瞧这对“80后”大学生夫妻勇辞工作,种植草莓创大业(三)
三、斗鼠捉蛇住平房千辛万苦创业路
“整整一棚全是一人高的荒草,还没开始种,就先要除草了。”侯煜告诉记者,原来,这几个大棚先前是别人用来种花的,因为疏于管理,花没种好,倒是养了一大棚子的草。两人请来工人,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才把棚里的草除完,这又“除”去他们15000元。
经过几个月的折腾,学习、租大棚、除草,两个人的积蓄也花光了,没办法,只好向父母伸手要钱了。可两人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子女,作为父母,又怎么会同意他们去农村种地呢?“我妈听说后,几乎都快气疯了,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去当农民。实在是不理解。”但说服父母,侯煜还是有一套法子的。“妈妈深知我的性格,如果认定一件事,就必须去做,哪怕碰得头破血流,也不会后悔,最起码自己经历了。”也正是因为太了解儿子的脾气,父母终于点头答应了。
大棚收拾完了,紧接着开始打扫大棚外的小平房,“总得有个安身之处啊”。进去之后,两个人是真的受了打击,他们住的平房原先是农家放工具的库房,墙是灰色的,地上全是土,四面透风,黑咕隆咚。两个人找人把墙刷白,铺上地板革。“真正住下后,才明白当农民真的不容易。”侯煜说。夏天最热的时候,整个家就像蒸笼一样,家里的房顶上到处都是小飞虫,在家吃饭,必须五分钟内吃完,否则碗里就会落满虫子;冬天,屋里冷如冰窖,晚上睡觉前得先用电褥子把被子暖热了再钻进被窝。“这些都好说,当时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一到了晚上,几百亩的地头就我们俩人,外面黑漆漆的一片,我根本都不敢出门。尤其是夏天的晚上,地上跑的到处是老鼠、蟑螂、癞蛤蟆,用粘鼠板一晚上粘三四只老鼠很正常,冷不丁还会有蛇出没。可是,最让我头疼的就是生火做饭。”听完丈夫的话,站在一旁的李娜接着说。“你还会生火啊?”记者问道。“以前哪会啊,现在我俩什么都会干了。我还记得第一次生火的时候怎么也不行,整整用了7天的时间,我才学会生炉子。”侯煜说。受苦的事情远不止这些,因为地里没有自来水,他们平常吃的水都是从当地村民浇地的水井里打上来的,即使这样还不能保证天天有。
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李娜蒙在被子里委屈地大哭。“我来到这村里,发现跟以前想象的一点儿也不一样。我原来觉得农村应该是特别美好,可来到这儿,我成了老妈子了,一日三餐得做,家里的一切我都得操心,地里的活我也不能放下,真的太累了。”见妻子压力太大,侯煜劝她回家休息两天,可第二天一大早,李娜照样下地干活去了。“我舍不得他,我要是走了,他下了地回来连口热饭都吃不上,我心里面也觉得挺不落忍的。”这个时候,他们才真正体会到李社长所说的“要比想象得困难很多”。他们不得不承认,确实是把到农村想得过于简单美好了。
2008年8月,他们种植了第一批幼苗,大棚从此“开张”了。之前,侯煜和李娜连铁锹、锄头都没摸过,但现在,他们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说普通话的还能种了地?”说这句话的是太原市晋源区五府营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他们对年纪轻轻的大学生涉足农业非常怀疑,很多人当面都会直言不讳地说他们是在纸上谈兵。“之前也有几拨大学生到这里搞过大棚种植,但几乎都是坚持了不到一年就离开了。”大家认为,侯煜也不会呆太久的。虽然不被人看好,但侯煜并不气馁,他经常向周围的农民请教种植经验,怎么接电线最省劲、铁锹怎么用不容易钝、怎么生炉子……侯煜跟着当地农民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创业是艰辛的,侯煜和爱人每天都得在大棚里,天热了卷起草帘子透气,天冷了赶紧放下草帘子,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遇到下雨或者下雪,平时20多公斤重的草帘子被雨水和雪水打湿后就成了40多公斤重,侯煜和李娜得用一个半小时才能把一个棚的草帘子卷起来。可每当走进大棚,看着一天比一天高的幼苗,他们所有的委屈、辛苦,都会顿时烟消云散。
这种名为“甜查理”的草莓,属于从美国引进的品种,果实皮厚耐碰、成熟度高、果形整齐,而且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小两口曾经盆栽实验过多次。然而,事实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顺利。一天早晨,李娜照常走进大棚,她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一大半的草莓苗都枯死了!
本报记者 潘春娟 实习生 孙红/文 本报记者 贾军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