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代表农业结构调整的先进方向
旅顺开始第三次农业结构调整
“在都市型现代农业这一概念提出之前,旅顺农业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结构调整。”赵元吉认为,“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们也不可能在省内率先尝试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据介绍,旅顺口区这两次重大农业结构调整发生在近10年的时间段内。过去,该区的农业生产是以大田种植为主,农作物除玉米外,还有少部分小麦、高粱、大豆等。风调雨顺的年景,亩均纯收入约300元。
第一次重要农业结构调整是将传统的大田耕作改为果树种植。“铁杆庄稼”被以樱桃树为主的果树所取代。目前,全区16万亩耕地中有10.2万亩种植的是樱桃树。盛果期内每亩樱桃可收入2万多元。
第二次农业结构调整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赵元吉说:“我们的日光温室全是钢结构、阳光板、玻璃幕、全自动智能温控的,从前那种塑料薄膜的温室早被淘汰了。”
目前,该区正在经历第三次农业结构调整,即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这次调整带来的将不仅仅是效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就连农业生产的目的也将发生改变。
鑫盛农业生态园经营者刘永和计划在樱桃园里建起恒温库,好让游客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新鲜的樱桃;铁山街道在庄沟村发展樱桃采摘游、农家乐饭庄,还与大连一家农业生态公司合作建起两栋智能温室,其中一栋专门生产名贵花卉,供游人欣赏和选购,另一栋则开办生态茶室;还有的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在玻璃温室旁建起了水果蔬菜形状的小屋,游人可以租住其中,亲身体验农家的生活乐趣……
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过程中,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和社会功能都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旅顺大樱桃已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和“中国名果品金质奖”等称号,体现出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在生产功能上“名、特、优、新、稀”的特点。
大连市政协委员、民革大连市委主委李景晔认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一定要规划先行。在这方面,旅顺口区专门聘请了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的专家来编制《旅顺口区现代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一心、两带、多园”的花卉产业发展布局,力争使花卉产业成为该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新亮点。
全域城市化催生“没有农民的农业”
一年前,国务院正式批准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大连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龙头与核心,旅顺口区成为了大连市的主城区,这也加快了该区的全域城市化进程。
“全域城市化最根本的标志就是全域土地国有化,农民身份将随之而彻底改变。”赵元吉介绍说,“在未来的5至10年间,旅顺口区的农民人数将迅速减少。但即使整个旅顺口区以后不再有农民,也仍然会有农业。”
在旅顺口区三涧堡街道洪家村,大连新洪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紧张施工中。园区规划了生态农业观光区、特色生产展示区、露地高效生产区和生态家园区。“整个项目总投资5亿多元,3年后项目建成投产,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现场负责人李红静告诉记者,“我们将农民的宅基地进行置换整合,这样既为都市型现代农业腾出了发展的空间,也让农民像市民一样住进了楼房。”
据介绍,截至去年年末,该区已有80%农民的身份改成了城镇居民,享有医疗保险、劳动保险等,全区的城市化率达到了80%以上。
“大连市已经进入全域城市化发展新阶段,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目标与全域城市化目标紧密相连,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全域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大连市政府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而是一种具有旅游和工业发展要素的综合性产业,具有越来越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大连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向高级化转型成为必然的趋势。”
■名词解释
都市型现代农业
“都市农业”的概念最初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其英文本意是指“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是指靠近都市、在城乡边界模糊地区发展起来的,可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的农业。它不仅可以生产农业产品,还可以为市民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都市型现代农业”则是在“都市农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传统农业和城郊农业的提升,是现代化农业在大城市的表现形式。
□记者/郭宝平
(辽宁日报)
“在都市型现代农业这一概念提出之前,旅顺农业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结构调整。”赵元吉认为,“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们也不可能在省内率先尝试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据介绍,旅顺口区这两次重大农业结构调整发生在近10年的时间段内。过去,该区的农业生产是以大田种植为主,农作物除玉米外,还有少部分小麦、高粱、大豆等。风调雨顺的年景,亩均纯收入约300元。
第一次重要农业结构调整是将传统的大田耕作改为果树种植。“铁杆庄稼”被以樱桃树为主的果树所取代。目前,全区16万亩耕地中有10.2万亩种植的是樱桃树。盛果期内每亩樱桃可收入2万多元。
第二次农业结构调整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赵元吉说:“我们的日光温室全是钢结构、阳光板、玻璃幕、全自动智能温控的,从前那种塑料薄膜的温室早被淘汰了。”
目前,该区正在经历第三次农业结构调整,即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这次调整带来的将不仅仅是效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就连农业生产的目的也将发生改变。
鑫盛农业生态园经营者刘永和计划在樱桃园里建起恒温库,好让游客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新鲜的樱桃;铁山街道在庄沟村发展樱桃采摘游、农家乐饭庄,还与大连一家农业生态公司合作建起两栋智能温室,其中一栋专门生产名贵花卉,供游人欣赏和选购,另一栋则开办生态茶室;还有的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在玻璃温室旁建起了水果蔬菜形状的小屋,游人可以租住其中,亲身体验农家的生活乐趣……
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过程中,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和社会功能都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旅顺大樱桃已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和“中国名果品金质奖”等称号,体现出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在生产功能上“名、特、优、新、稀”的特点。
大连市政协委员、民革大连市委主委李景晔认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一定要规划先行。在这方面,旅顺口区专门聘请了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的专家来编制《旅顺口区现代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一心、两带、多园”的花卉产业发展布局,力争使花卉产业成为该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新亮点。
全域城市化催生“没有农民的农业”
一年前,国务院正式批准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大连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龙头与核心,旅顺口区成为了大连市的主城区,这也加快了该区的全域城市化进程。
“全域城市化最根本的标志就是全域土地国有化,农民身份将随之而彻底改变。”赵元吉介绍说,“在未来的5至10年间,旅顺口区的农民人数将迅速减少。但即使整个旅顺口区以后不再有农民,也仍然会有农业。”
在旅顺口区三涧堡街道洪家村,大连新洪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紧张施工中。园区规划了生态农业观光区、特色生产展示区、露地高效生产区和生态家园区。“整个项目总投资5亿多元,3年后项目建成投产,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现场负责人李红静告诉记者,“我们将农民的宅基地进行置换整合,这样既为都市型现代农业腾出了发展的空间,也让农民像市民一样住进了楼房。”
据介绍,截至去年年末,该区已有80%农民的身份改成了城镇居民,享有医疗保险、劳动保险等,全区的城市化率达到了80%以上。
“大连市已经进入全域城市化发展新阶段,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目标与全域城市化目标紧密相连,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全域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大连市政府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而是一种具有旅游和工业发展要素的综合性产业,具有越来越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大连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向高级化转型成为必然的趋势。”
■名词解释
都市型现代农业
“都市农业”的概念最初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其英文本意是指“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是指靠近都市、在城乡边界模糊地区发展起来的,可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的农业。它不仅可以生产农业产品,还可以为市民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都市型现代农业”则是在“都市农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传统农业和城郊农业的提升,是现代化农业在大城市的表现形式。
□记者/郭宝平
(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