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泗阳红桃千顷富民路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沭阳网   发布者:olaiya
热度81票  浏览8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4月17日 15:41
  沭阳网讯 “年来淮上状元墩,墩外桃花不计村。莫道避秦还有地,愿从花里叩柴门”。一踏进爱园镇,映入眼帘的是新芽初吐的杨树、亮黄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蜂蝶追逐喧嚷,犹如果农们忙碌地酿造着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爱园镇果树场唐楼分场二组52岁的唐东山,全家6口人,土地11亩,从1983年开始种植果树,其中桃树6.9亩,苹果、梨4.1亩。去年,家庭年收入达9.59万元,其中桃树收入7.59万元,苹果、梨收入达2万元,现在买了轿车,在县城购了房,经济来源基本上为果树收入。
  
  在泗阳县,一直有“南菜北果”的说法。爱园镇具有适合果树生长的土壤、气候等自然优势条件,栽植果树有悠久的历史,素有“果品之乡”之美称。历史上曾一度发展万亩果树,被省农林厅命名为江苏省第二大果品生产基地红富士苹果曾被评为江苏省优质品种,白酥梨两次被评为江苏省优质品种,魏可、白罗莎里奥、夏黑三种葡萄也被省葡萄协会评为金奖、银奖。在土地7939亩的果树实验场,仅苹果、梨、桃、葡萄等果树栽植面积就达5200亩,6829人的总人口中,有一大批如唐东山这样过着充实而简单生活的果农。
  
  “几十年来,随着果树老龄化日益严重和市场经济不断变化,部分果农毁林种粮,主打品牌竞争力不强,销售网络不健全,产业类型单一等原因致使果树经济效益开始出现下滑现象。”果树实验场党总支书记沈兴龙感叹地说。拓展果品基地,改良现有品种,发展观光旅游,进行果品深加工,打造名优品牌,促进良性发展已迫在眉睫。
  
  面对果品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近年来,爱园镇在快速推进全民创业、小城镇建设、现代农业等工作的同时,依托果树实验场栽植核心区优势,大力实施“林果名镇”战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抢抓发展机遇,放大果林特色
  
  “在规划栽植区内的农户栽植积极性很高。”爱园镇人大主席戴天甲告诉记者,爱园镇为鼓励农民种植桃树,实行多种政策鼓励和资金奖补,并对土地进行统一流转、统一价格、统一承包,分户经营,聘请省农科院、省农艺研究所专家实地指导、现场培训,做到种苗采购、专家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工作同步进行;依托果品实验场,拓展第二大果品基地,引进中油4号、奥红脆、大红桃等主打优良品系,设立种植示范园,当年种植翌年见效,起到引领作用;组建果林专业技术队伍,培育产业工人,实施动态服务和优质管理。
  
  据爱园镇镇长刘勇介绍,爱园镇今年已拓植、补植桃林3000余亩,全镇果林面积已超过7000亩,家庭果林场已达30个。到2015年果树面积将拓展到2.5万亩,总产量达到7万吨,综合效益超过3亿元,从业人口近万人。为了扩大种植规模,提升果品竞争力,爱园镇还将新建一个100亩的优质种苗育繁基地,从省农科院和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优良品种逐步对现有老、劣、低(产)果树实施升级换代,每年繁育苹果、梨、桃和葡萄等果苗50万株,着力把爱园建成名副其实的“林果名镇”。
  
  近年来,泗阳县委、县政府也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制定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桃果产业,绘出了发展“桃果特色”的新蓝图,并从今年起,规划在新S245省道两侧,古黄河、成子湖航道两岸广泛栽植桃树,全县到2015年扩种桃树达到5万亩以上,在扩大果林经济总量,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再现“夭桃千顷、翠柳万行”的古泗阳美景。
  
  爱园镇党委书记阙学来告诉记者,为提高果农栽植积极性,增加果品效益和果农收入,将规范经营管理,提升营销水平。成立果品销售公司和果品专业合作社,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建设专业果品交易市场,规范交易行为;在大中城市建立果品直销店,扩大销售规模和品牌影响力;建造果品冷藏库,实现错季销售,拉长销售时间;引建果品深加工企业,提高果品附加值;打造果品采摘基地和旅游观光基地,延伸产业链。
  
  春暖花开,秋来硕果。泗阳县爱园镇“工业重镇、边贸强镇、林果名镇”的蓝图正在精心描绘,以果养农、以果富农、以果惠民、以果强镇的工作正在强势推进,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美丽的爱园必将成为一个宜居宜商乐业乐游的胜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