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做强石榴产业促农增收
淮北把发展石榴产业,打造以石榴为主的沿山经果林带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举措,强化服务,加大扶持力度,极大地激发了沿山村民种植石榴的积极性。目前,全市石榴种植面积7.1万亩,淮北已成为全国六大石榴主产区之一。
淮北先后制定并出台了《淮北市2003—2007林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市林业局编制《淮北市“十一五”经果林发展规划》、《淮北市经果林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扶持政策,对连片50亩以上种植石榴的,无偿提供苗木,秋季验收达到造林标准,经验收合格的,每株再补助1元,达不到标准的,下年补植达到标准的再给予补助,引导农民积极发展石榴产业;在城区东部山场绿化规划范围内连片种植石榴的,每亩补助400元;连片10亩以上为荒山开发繁育石榴苗木的,每亩补助500元。去年淮北拿出10万元对10名种植石榴大户及荒山开发大户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并及时确权,发放林权证,让林农吃上了“定心丸”。目前,全市有50亩以上荒山承包种植石榴的造林大户100多户,平均每年开发荒山种植石榴4000多亩,使淮北石榴基地建设由此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为了推动扩大石榴种植面积,淮北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自2002年以来,实施退耕还林发展以石榴为主的经果林面积达3万余亩,现已进入结果期,并连续10年享受补助政策。同时开展退耕还林“回头看”活动,对缺株断带的进行补植补造;为了实现石榴最大限度的增值,淮北还大力实施石榴加工和储藏保鲜库项目建设。目前,建有1座石榴汁加工厂,41座石榴储藏保鲜库,年储藏能力达600吨以上,延长上市时间,提高市场价位,逐步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
淮北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石榴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先后有7个石榴品种通过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为保存淮北石榴的种质资源,展示淮北石榴的丰产技术,为农民培训提供基地,选择11个品种建成百亩石榴优良品种展示园;建立育苗基地,发展当地品种,为种植石榴提供充足的种苗,采取群众代育合同收购、苗圃繁育等多种形式加快石榴苗木的繁育,每年繁育石榴苗50万株左右,为淮北及周边地区发展石榴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展“淮北石榴贮藏保鲜技术项目研究”,该项目获淮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淮北建立农民培训学校,不定期培训果农,为广大果农提供学习技术和了解石榴信息的场所。聘请山东石榴专家前来授课,讲解石榴栽培实用技术,提高果农种植水平;从省林业厅和安徽农大邀请专家前来授课,不断扩大果农的科技知识面,提高管理水平。几年来,通过开展科技宣传周活动,采取举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一技一训、扶持林业致富带头人等形式,发放林业技术资料5万余份,培训林农、果农上万人。市林业局技术人员不定期走访石榴大户,及时做好石榴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并无偿提供15万只套袋,大力推广石榴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
为提高淮北石榴的知名度,淮北举办石榴“文化节”、“采摘节”、“榴花节”以及全国石榴主产区第二届联谊协作会,并积极组织淮北石榴参展北京、上海、合肥等地举办的林博会、农博会及农产品交易会,扶持石榴大户开办采摘园、盆景园,推广林下养殖,开办农家乐,延长产业链,大打淮北石榴“名片”,大张旗鼓宣传独特的淮北石榴文化。2000年3月经国家商标局审核,为塔山生产的软籽石榴注册“塔仙牌”商标。“塔仙”牌软籽石榴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获“安徽省优质农产品”称号。2007年12月北京国际林产品博览会淮北石榴荣获“金奖”,是全国10余家参展石榴中唯一获金奖的石榴果品,也是唯一在国家馆展出的石榴。
淮北石榴产业的迅速发展,给沿山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栽植石榴5年进入盛果期,其效益比种粮每亩多收入2000元以上。石榴主产地的农民人均收入由2002年的800元左右增加到2008年的5000元左右,种植大户的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通过打造品牌,增加影响力,淮北石榴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逐步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山区农民快速致富的主导产业。
淮北先后制定并出台了《淮北市2003—2007林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市林业局编制《淮北市“十一五”经果林发展规划》、《淮北市经果林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扶持政策,对连片50亩以上种植石榴的,无偿提供苗木,秋季验收达到造林标准,经验收合格的,每株再补助1元,达不到标准的,下年补植达到标准的再给予补助,引导农民积极发展石榴产业;在城区东部山场绿化规划范围内连片种植石榴的,每亩补助400元;连片10亩以上为荒山开发繁育石榴苗木的,每亩补助500元。去年淮北拿出10万元对10名种植石榴大户及荒山开发大户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并及时确权,发放林权证,让林农吃上了“定心丸”。目前,全市有50亩以上荒山承包种植石榴的造林大户100多户,平均每年开发荒山种植石榴4000多亩,使淮北石榴基地建设由此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为了推动扩大石榴种植面积,淮北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自2002年以来,实施退耕还林发展以石榴为主的经果林面积达3万余亩,现已进入结果期,并连续10年享受补助政策。同时开展退耕还林“回头看”活动,对缺株断带的进行补植补造;为了实现石榴最大限度的增值,淮北还大力实施石榴加工和储藏保鲜库项目建设。目前,建有1座石榴汁加工厂,41座石榴储藏保鲜库,年储藏能力达600吨以上,延长上市时间,提高市场价位,逐步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
淮北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石榴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先后有7个石榴品种通过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为保存淮北石榴的种质资源,展示淮北石榴的丰产技术,为农民培训提供基地,选择11个品种建成百亩石榴优良品种展示园;建立育苗基地,发展当地品种,为种植石榴提供充足的种苗,采取群众代育合同收购、苗圃繁育等多种形式加快石榴苗木的繁育,每年繁育石榴苗50万株左右,为淮北及周边地区发展石榴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展“淮北石榴贮藏保鲜技术项目研究”,该项目获淮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淮北建立农民培训学校,不定期培训果农,为广大果农提供学习技术和了解石榴信息的场所。聘请山东石榴专家前来授课,讲解石榴栽培实用技术,提高果农种植水平;从省林业厅和安徽农大邀请专家前来授课,不断扩大果农的科技知识面,提高管理水平。几年来,通过开展科技宣传周活动,采取举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一技一训、扶持林业致富带头人等形式,发放林业技术资料5万余份,培训林农、果农上万人。市林业局技术人员不定期走访石榴大户,及时做好石榴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并无偿提供15万只套袋,大力推广石榴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
为提高淮北石榴的知名度,淮北举办石榴“文化节”、“采摘节”、“榴花节”以及全国石榴主产区第二届联谊协作会,并积极组织淮北石榴参展北京、上海、合肥等地举办的林博会、农博会及农产品交易会,扶持石榴大户开办采摘园、盆景园,推广林下养殖,开办农家乐,延长产业链,大打淮北石榴“名片”,大张旗鼓宣传独特的淮北石榴文化。2000年3月经国家商标局审核,为塔山生产的软籽石榴注册“塔仙牌”商标。“塔仙”牌软籽石榴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获“安徽省优质农产品”称号。2007年12月北京国际林产品博览会淮北石榴荣获“金奖”,是全国10余家参展石榴中唯一获金奖的石榴果品,也是唯一在国家馆展出的石榴。
淮北石榴产业的迅速发展,给沿山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栽植石榴5年进入盛果期,其效益比种粮每亩多收入2000元以上。石榴主产地的农民人均收入由2002年的800元左右增加到2008年的5000元左右,种植大户的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通过打造品牌,增加影响力,淮北石榴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逐步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山区农民快速致富的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