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特色经果林产业发展迅猛
金黔在线讯 近年来,毕节地区依托退耕还林、“三江源”生态保护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大力发展特色经果林助农致富,2009年以来新增经果林70余万亩。尤其是全地区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00万亩,占全省核桃种植面积的70%以上。
毕节地区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至1800米之间,阳光照射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发展核桃、漆树、板栗、樱桃等特色经果林。特别是核桃以果大、肉厚、皮薄、味香而誉满全国,先后获得“奥运推荐果品”、“中国十大名核桃”等殊荣。
为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毕节地区规划提出到2015年特色经果林发展到300万亩,出台了系列鼓励政策。黔西县规定在规划区域内种植经果林连片达300亩以上的企业、专业合作社或种植户,前3年每年每亩可获补助200元管护费等。
这些鼓励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特色经果林产业的发展。2008年以来,全地区共利用“三江源”生态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共投入3.75亿元发展特色经果林。各县市区建设特色经果林产业示范带3个、面积28万亩、示范园23个,面积17万亩。示范点分别采取了企业经营、大户承包经营、合作社经营、土地流转经营等不同的组织、经营形式,为探索全区特色经果林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进行了积极的试验。
核桃是毕节果业的主导产业。为保证核桃产业发展有人抓、有人管,地委、行署成立了地区经果林产业发展指挥部,专职统筹、协调、指导、督促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建设工作。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经果林建设指挥部,赫章县专门成立了核桃产业发展事业局,各有关乡镇均成立了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形成了从上至下齐抓共管的格局。
为提高果业组织化程度,毕节地区积极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组织,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大户承包、土地流转等生产方式,坚定了农民发展特色水果的信心。黔西县已注册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111个。金沙县星河核桃专业合作社吸收100多农户,并筹资20多万元在林下种植魔芋,以短养长。百里杜鹃引进企业在大水庐山建立标准化核桃种植基地2000亩。威宁、赫章等县流转土地建起7600亩核桃基地。
林业部门还把科技服务贯穿于核桃产业发展全过程,从整地打坑、苗木选育、栽植、抚育等每个环节进行全方位服务,使全地区特色经果林种植达到一块适宜的土地、一株优质苗、一个规范定植坑、一筐有机肥、一担定根水,一块地膜。
7月22日,地区林业局编制的《毕节地区核桃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8年)》经省林业厅、地区发改委等单位20多名专家评审通过。到2018年,全地区将建成410万亩核桃基地,核桃年产量10万吨,年加工能力达2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