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新疆:库车白杏遭遇“六大技术”瓶颈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科报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57票  浏览9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5月16日 13:38
  本报记者朱彤
  
  5月14日上午,在库车县政府的一间会议室里,主管农业科技工作的副县长许亮,一口气向自治区科技厅李增来副厅长列出库车白杏发展遭遇的“六大技术瓶颈
  
  此时自治区科技厅李增来副厅长一行正在此调研库车白杏产业发展现状。许亮希望李增来副厅长能牵线搭桥,介绍有关方面专家,帮助他们破解这“六大瓶颈”。
  
  许亮介绍说,库车是新疆杏的原产地之一,杏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已有6个品系,30多个品种。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水、土、光热资源,使库车的白杏肉细、汁多、味甜,品质上乘,既宜鲜食,又宜加工和取仁,是杏中的珍品。
  
  1999年,库车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白杏之乡”。但随着杏产量的不断提高,杏鲜果、制干、制酱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库车杏产品在市场遇到难题。
  
  一是优质专用品种问题。专用加工品种少,早熟品种少,晚熟品种比例过大,成熟期过于集中,加工期短,企业不能实现满负荷加工,造成原料浪费。
  
  二是果、粮、棉间作问题。未进行果、粮、棉间作栽培最优化模式的研究和技术示范、应用,导致大部分间作杏园结果晚、果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下。
  
  三是杏安全生产问题。随着县里林果业资源总量的不断增加,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及种类呈逐年增长趋势,直接影响了以杏为主的林果业的健康发展。蚧壳虫、食心虫、流胶病等几种主要病虫害使刚刚进入盛果期的杏树提前衰败,甚至毁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化学农药防治常易引起次要害虫猖獗发生,农药残留超标,害虫产生抗药性。尚需在杏安全生产、病虫害防治方面开展试验研究,总结出针对性较强的技术措施,予以推广应用。
  
  四是栽培管理粗放,产品标准化生产建设落后的问题。杏树生产普遍采用传统的粗放栽培管理方式,进入结果期晚,早实、丰产性差,急需按照现代杏园的技术要求进行改造,并制订标准化栽培模式予以示范推广,以实现早果、优质、高效目标。
  
  五是经纪人队伍发展缓慢,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产销衔接还不够。
  
  六是标准化生产、加工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亟待加强。
  
  对县里提出的这“六大瓶颈”,李增来副厅长当场表示,尽快联系北京方面的有关专家、科研院所与县里对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