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柑桔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部分椪柑“待字闺中” 浙西柑农不同遭遇为哪般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浙江在线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67票  浏览16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3月21日 09:50
  对于浙江很多柑农来说,今年的柑市似乎跟往年不同:来自省农业厅的消息,受椪柑丰产、雪灾和柑农惜售等方面的影响,我省尚存部分椪柑“待字闺中”。天气渐渐暖了,柑农们的椪柑卖得怎么样了?
  
  日前,记者深入衢州柯城区的主要产柑区,探访了不少柑农,发现这些柑农喜忧参半,有的还在为积压的椪柑发愁,有的已经卖光正为今年的生产作着准备。为何柑农们的遭遇如此不同?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卖柑故事。
  
  春风吹绿了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的山头,郁郁葱葱的柑树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但在美丽的春光的背后不少柑农还在为去年积压下的椪柑发着愁。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椪柑村,全村的每家每户都种椪柑。除了椪柑,村里几乎没有其他种植业,连吃的米都是拿椪柑换来的,椪柑占这个乡经济收入的六成。今年,村子100来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椪柑积压,销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30%左右。
  
  43岁的农妇余菊花守在自己开的超市里,在没有生意的时候,她总是望着村道上不时呼啸而过的拉椪柑的货车:“才三四毛钱一斤,我才不卖呢,我这么好的椪柑怎么也得卖到8毛吧。去年这个时候我就是8毛卖出去的,好的椪柑卖到了1块多,物价涨得这么厉害,难道我的椪柑价格反倒跌了不成。”
  
  余菊花和丈夫承包了15亩土地,其中大部分为椪柑,还有一点胡柚。胡柚数量少,去年年底就销售一空,而2万多斤椪柑却一直呆在自家的库房里。“今年气温低,椪柑还没怎么烂掉,过几天就难说了,最迟能捱到清明节。”
  
  去年的风调雨顺让余菊花夫妇累并高兴着。“椪柑长得好啊,收成比往年高了很多呢。椪柑树都在山坡上长着,3万多斤椪柑就是我和老公一点一点挑下来的。肩膀都磨破了,但是我们开心啊,一想到丰收的椪柑能赚到大钱我就开心,干活都是笑哈哈的。”
  
  椪柑刚收下来就有客商上门收购了,客商说不论大小,一起收购6毛钱1斤。村支部书记余华山也在宣传说全国椪柑大丰收,要早点动手卖掉。余菊花心动了,想早点腾出去算了。可是老公却不干了:“往年椪柑至少能卖8毛一斤,先包装一下,年前年后能卖出个好价钱。”余菊花听了老公的话,开始买塑料薄膜保鲜袋,把椪柑一个个包装起来。又订购了一批包装盒,把椪柑包装得光鲜漂亮,两口子就等着年前年后卖掉椪柑数钱了。
  
  年前的大雪扰乱了余菊花的发财梦,村里人都难以出山,更不要说把椪柑运出去了。余菊花有些懊恼,埋怨丈夫没有把椪柑及时处理掉。丈夫却胸有成竹地说,正月十五照样能卖出好价钱。
  
  但是椪柑的滞销并没有因为雪化而消融,客商来得越来越少,价格压得越来越低,余菊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了:“我的天,居然有人5毛1斤就收购我的大椪柑,小椪柑只能卖到3毛1斤,我花了那么多成本怎能这么贱地卖掉呢?这样种椪柑根本赚不到钱。”
  
  椪柑的价格卖得甚至低过了萝卜,余菊花心里难以接受,老公被她埋怨得甚至不敢在家里久呆,她依旧期盼着能有转机,逢人就打听托付:“我的椪柑味道不错的,希望能有老板8毛钱1斤来收购。”
  
  余菊花依旧在等待,但现在也有心理准备了:“实在不行只有低价卖了,总不能让椪柑烂在家里。”
  
  椪柑是衢州市柯城区的支柱产业,而石梁镇又是区里椪柑产量最大的镇。当很多农户正为椪柑积压而一筹莫展时,石梁镇的销售却走在了前列。“我们的销售比去年还略有长进,在清明前销售完应该不成问题。”镇长吴凤翔轻松地说。石梁镇杨家源村的农户更加轻松,这个村椪柑已经销售一空,农忙时节也还没有到,一些村民在融融春日下摆起了麻将桌。
  
  65岁的村农技员杨德昌不会打麻将,经常去自家的柑园走走。“我的3万多斤椪柑已经卖光了,多看看柑树,多琢磨一点技术,准备为今年的增产增收打打基础。”
  
  几年前,镇里就提出了改良椪柑品质的倡议,杨德昌是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我当时就这么想,现在人吃椪柑都吃品质,好吃的椪柑一个顶两个,能改良椪柑的品质当然是好的。”
  
  杨德昌认真地领会了镇上的意思,配合村领导在村里大力宣传着:“一个农村的老头子能为大家做一点事情就做一点,没事情反倒闲得慌。”
  
  杨德昌和村民的思维一致了,他们开始了对椪柑品种改良,效果在两年之后显现:杨家源村出产的椪柑不仅个大,而且糖份足,品质明显高出其他村一筹。
  
  客商们的眼光马上聚焦在了杨家源村,他们愿意出比邻村每斤高两毛钱的价格收购。当价格上升到每斤8毛到9毛时,村党支部号召村民不要观望惜售,因为全国椪柑丰收,能在合理价位出手就该出手。村里给村民算了收支帐,平均每亩椪柑比往年多收入近千元,于是村民纷纷出售库存椪柑。
  
  在今年农历正月十五前,杨家源村的椪柑已经基本卖完。杨德昌家里还存着百来斤上等的椪柑。“那是待客和留着自己吃的,给客人吃也算是做个广告,让他们帮我们宣传一下我们的高品质椪柑也好的。”
  
  杨家源村的椪柑为何能“逆市飞扬”
  
  “全国40个椪柑里就有一个产自衢州市柯城区,区里最主要的经济收入就来自椪柑,可以说柯城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椪柑之乡。”衢州市柯城区市委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今年产柑区遭遇“熊市”
  
  但是受今年天气和丰产的影响,今年全省大部分产柑区的柑市却没有往年旺。衢州市柯城区农业局的一位工作人员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统计数据——
  
  截止3月14日,柯城区销售椪柑约占总量的56.2%,销售量比去年少8个百分点,库存约13.5万吨,销售形势不容乐观。今年椪柑均价约0.47元/斤,比去年的0.77元/斤下跌0.3元/斤,按照31.6万吨的产量计算,全区柑农减收1.9亿元,人均减收948元。
  
  打造出抢手的品质之“柑”
  
  但是在农民大幅减收的大背景下,杨家源村等少数村庄为何出现了逆市上扬,增产增收的情况呢?
  
  石梁镇是该区椪柑销售最好的镇之一,镇长吴凤翔在总结经验时毫不保留自己的观点:“紧紧贴近市场,市场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
  
  “几年前,我们就做过一些调查,得知湖南、湖北、广西、福建等地开始大力发展椪柑产业,预测到市场饱和是迟早的事情,我们就想到了做精椪柑,以品质做为竞争优势。可以说,品质是我们今年椪柑畅销的主要原因。”吴凤翔说。
  
  消息灵通也是制胜法宝
  
  除了品质之外,柑农接受信息的灵敏度差异也是造成积压、畅销两重天的原因之一。柯城区沟溪乡贩销椪柑大户余华山对此深有感触。“雪灾对椪柑的影响是有,但是很短暂,农民不了解市场行情,盲目囤积惜售是造成椪柑大量积压的主要原因之一。”
  
  余华山说:“今年我在外地联系客户的时候,就了解到全国各地的椪柑丰产,市场已经饱和,回到村里我就宣传,要求柑农尽量清仓,但是老百姓还是依照老经验,等到年前年后卖个好价钱,结果收入减少。”
  
  吴凤翔的说法也印证了余华山观点:“我们知道今年椪柑丰产,多次深入各个村进行宣传,这对椪柑销售还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的。”
  
  灵市面的农民最快乐
  
  农民是淳朴的,快乐因此变得简单:汗水浇灌了果实,果实带来了收益,收益则换来了笑脸。当汗水没有带来收益时,农民的忧伤全部写在了脸上。
  
  但今年的行情对于不少柑农来说,多收了三五斗,却少收了很多钞票。而杨家源村的柑农用他们的畅销给我们上了一课:紧跟行情脉动,看清市场潮流。他们并不只顾埋头种地,而是一群懂市场、灵市面的农民。
  
  农民灵市面,是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老经验,放眼全国甚至世界。紧跟市场,咱们农民更需要主动打听市场行情,主动融入市场,调整产业机构,做市场的先行者。而政府也需要为农民打听消息,及时准确预测市场走向,及时传达并引导农民更新品种。
  
  “紧紧贴近市场,市场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石梁镇镇长吴凤翔的经验言犹在耳。我想,这样的农民,就是灵市面的农民,这样的农民,也一定是个快乐的农民。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