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柑桔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正宗沙糖桔未下枝头 冒牌桔已上摊头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记者刘虹媛 见习记者 王俊峰 实习生 欧士考   发布者:管理员
热度229票  浏览19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11月13日 16:38
  ◎冒充沙糖桔的南丰蜜桔,批发价1.5-2元/斤,零售价高达5.8元/斤
  
  ◎给沙糖桔产业带来负面影响,记者向消协、工商多个部门投诉无果
  
  ■各方观点
  
  广东农业种植业管理处副调研员、高级农艺师曾莲:对于果农而言,如果看到市面上销售的冒牌桔子价格尚好,那么他们会对沙糖桔上市时候的价格期待变高;而如果原本销售价格就低,那么就可能在沙糖桔真正上市时阻碍价格的走高。而从消费者方面来看,如果买到的冒牌桔子口感不如真正的沙糖桔,则会产生沙糖桔品质退化的误解,到其真正上市时会出现少买或不买的情况。
  
  阳春沙糖桔果农陈孔影:首先消费者被骗就已经不好了,个人觉得在销售层面对沙糖桔上市的冲突不大,但部分冒充的桔子口感差会直接影响沙糖桔的声誉。
  
  网友“肇庆梁平”:八月桔,上市早,冒充沙糖桔,破坏了口味,误会了沙糖桔的风味。
  
  网友“河源刘成”:利益下凸显诚信经营的脆弱。
  
  立冬刚过,早已上市的南丰蜜桔与八月桔成功预热了消费市场对柑桔的热情。说起柑桔,大多数人都会在脑海中第一时间蹦出“沙糖桔”三个字,仿佛没有沙糖桔的柑桔市场就不完整。
  
  然而,本应在12月才成熟的沙糖桔却在近段时间提前“现身”,且身价相差悬殊,区间横跨2-5.8元/斤。这一怪现象让消费者感到颇为不解,同时也令成千上万还守在果园中等待沙糖桔由青转黄的果农大跌眼镜。
  
  现象:众说纷纭的“沙糖桔”
  
  “正宗四会沙糖桔,口味独特,先尝后买,绝对不会错!”位于荔湾区西湾东路的水果一条街上有5位果贩卖力吆喝,凑近一看,都把黄橙橙的“四会沙糖桔”摆在最显眼位置,售价4-5元/斤不等。
  
  而就在离其中一个摊位不远的南北水果店中,一堆从外表看似一模一样的桔子售价仅2元/斤,且标注为“南丰蜜桔”。当记者询问这些桔子与别摊“沙糖桔”有何区别时,店主回答的颇为激动:“那些肯定都是骗你的,沙糖桔还没上市呢!”
  
  随后,记者又在越秀区寺右新马路的水果世界商店中看到了标价为5.8元/斤的“沙糖桔”,且其店主颇有自信地担保“这些都是刚从四会运来的正宗沙糖桔”。对于他的保证,天河区五山茶山路金澜商店老板觉得有些可笑:“现在哪有沙糖桔啊,我120%确定不是!如果是,一斤赔你一万斤!”
  
  记者走访十余家水果摊,只有两家的“南丰蜜桔”没有挂上“沙糖桔”的牌,零售店主的说法不尽相同,但却都表示这些桔子皆来自江南水果批发市场
  
  走进江南水果批发市场,琳琅满目的水果被排的满满当当,其中确实也有许多档口正在批发与零售市场中一样的桔子,但这些桔子的名字却只有一个——“南丰蜜桔”,价格大都在1.5-2.2元/斤之间,个别果实小,卖相差的甚至只有0.6元/斤。当记者提出水果摊上已有沙糖桔在售时,批发商们纷纷摇头,异口同声道“就是冒充品”。
  
  危害:带给消费者错觉
  
  市场中默默上市的“沙糖桔”不仅让消费者们疑惑不解,也让田间地头的果农莫名其妙。
  
  “都还没熟呢,最快也要月底才有少量上市,”德庆县高良镇村民冯锦良听到广州已有沙糖桔上市,感到颇为不可思议,他肯定地说迄今为止村里还没人采摘
  
  与冯锦良的吃惊有些不同,佛岗县高岗镇的李老板对用其他品种桔子冒充沙糖桔销售的现象感到并不奇怪。“年年都会发生,但没办法,”无奈的李老板只是担忧冒牌沙糖桔由于口感差异,会给消费者产生沙糖桔不好吃的错觉,进而影响真正沙糖桔的销售。
  
  对此,有着多年收购柑桔经验的果商冯聪直言市面上出现贴牌沙糖桔,实则是水果批发商或零售商的促销伎俩,“用沙糖桔吸引注意力。”同时他也透露在实际收购环节中,果商一定能分得清桔子的品种,绝不会出现用沙糖桔的价格收购南丰蜜桔的做法。
  
  广东作为柑桔种植大省,沙糖桔主产区多,相关品牌也多,其中就包括享誉全国的“四会沙糖桔”,这些都让沙糖桔在消费者心中奠定略高于其他品种柑桔的知名度。虽然贴牌销售屡见不鲜,但冯聪认为这样的状况也并不会直接影响到沙糖桔的实际销售,“大多数消费者已经有了一定的鉴别力”则是他的判断依据。然而这种判断在记者随机对消费者的采访中显得有些牵强,“不大好区分,但若知道是冒充,又这么贵,那肯定不会再买了”。
  
  打假:维权路途艰难
  
  诚然,冒牌货当然需要被打假,但这条看似与“买到一个假剃须刀”一样简单的维权路却因农产品的特殊性而显得颇为艰难。
  
  “这种假冒行为的投诉不能受理,”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只处理消费者与商店之间的矛盾。“也接到过很多类似情况,但这种案例不太容易处理。”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综合科一位负责人有些尴尬地表示,首先必须要证明在售的不是沙糖桔,由农业相关部门出具鉴定,才能接受投诉,此外他也坦言农产品假冒伪劣时有发生,像“四会沙糖桔”这种没有品牌保护的案例,打假维权非常困难。
  
  “它只是一个品名,并没有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南日律师事务所律师甘贵庚介绍在农产品市场中,冒牌现象较为普遍,很多知名产品由于没有原产地标志,或者防伪性不强,极易被“顶包”。
  
  据了解,农产品鉴定不同于一般的品种或物质认定,实践中就连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也不一定能清晰的区分出不同柑桔品种间的差异,只能由经验丰富的专家从外观或理化分析着手,而这种鉴定一般很难有公信力。
  
  事实上,在偌大的农产品市场中“被伤害的”不仅有沙糖桔,许多耳熟能详的地方受欢迎农副产品几乎都存在被冒充的问题,例如备受欢迎的阳澄湖大闸蟹,尽管已给每只蟹都打上了身份标签,但网上马上就出现以几块钱价格售卖标签,或用外地蟹过阳澄湖洗洗澡就“换装”的情况。
  
  “目前农产品市场管理和经营相脱节,部分政策也模糊不清,”甘贵庚表示若想改变这种现状,应该制定具体的区域性行业管理规范,以此来维护市场次序。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