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建宁县溪口镇渠村:蓄水池“上岗”果山变样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三明日报 王华耀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75票  浏览11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2月27日 12:43
  ●本报建宁记者站 王华耀
  
  2月21日,建宁县溪口镇渠村,果农刘英兰正在家里整理刚买来的营养液。今年正月,刘英兰轻松了不少,不用再花大量的时间,锄去果山上的杂草,而是采取了人工留草的办法,提高地面植被覆盖率,减少果山水土流失。变冬季清园为留草保土,这只是刘英兰为种果“减负”的一个方面。最让刘英兰感到轻松的,还是果山上新建的三口蓄水池。最近几天下雨,水池里盛满了雨水,下个月不再为果树喷洒营养液的用水发愁了。
  
  刘英兰的果山有黄花梨1200株,每次为果树喷农药是件吃力的事:水源点在山脚下,要靠肩膀一担一担挑上去。前几年,刘英兰花钱请来打井工人,在果山上打了一口水井,建了一个蓄水池。方便是方便了,但也有些小烦恼:遇到枯水季节,水井里水量不足,往往要用两天时间从井里抽水,才能满足需求;若遇上干旱季节,井水根本不够用。“有没有水灌溉,直接影响黄花梨的品质。”刘英兰说,有一年夏季干旱,梨树没水灌溉,一个个梨被晒得通红通红的,价格低得不得了。去年,县里在刘英兰的果山上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修建了三口总容量45立方米的蓄水池,不仅让刘英兰喷农药时用水无忧,还可满足干旱季节果山灌溉需求。放眼望去,一级一级的果山平台,前面有埂,后面有沟,避免了雨水将泥土直接从上层冲刷下来。雨水在沟里汇集后,顺着山边的排水沟,经过沉沙池,再进入蓄水池。“采用这种方式,果山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好得很。”刘英兰带记者去看果山中间的蓄水池,在靠近蓄水池边的排水沟里,沉积着一层黄土,“和原来相比,流失的表层土壤少多了。”
  
  自从有了蓄水池,果山上的那口水井就光荣“退休”了。此外,果山还筑起路网,农用车可以直接开上山,运送肥料和梨子,再不用肩挑手提了。“有水灌溉,提高了水果品质,机械作业,降低了人工支出,带来的效益是实实在在的。”刘英兰说,去年的果山纯收入,比往年增加了1万元。“中国黄花梨之乡”建宁县地处闽江正源头,有果山面积10多万亩,是全省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目前已形成“坡变梯、前有埂、后有沟、埂种草、沟排水、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果山综合防治水土流失新格局。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