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绍兴农民探新路 香榧树“不上高原,不下平原”成传说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天天商报 作者: 张亮宗 通讯员 王正浩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42票  浏览11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9月19日 08:38

  从副镇长汇报工作时的“笑话”背后引出一个千亩基地

  这几天,绍兴长乐镇坎一村的老党员孔兴华,正在帮助榧农进行低海拔香榧采摘前的管理,挂满枝头的香榧,让当地村民对他十五年的精心培育敬佩不已。
  
  自古以来,香榧树就有“不上高原,不下平原”之说,种植地域只局限在海拔300~800米地带,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成功种植香榧是空白。
  
  说起在低海拔地区种香榧,还有一段让人发笑的往事。该镇的农业副镇长邢承军告诉记者,2年前,他知道孔兴华培育低海拔香榧技术初步成熟时,进行了调研。当这位负责的副镇长将此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发现和技术,向有关部门进行专题汇报时,引发一片笑声,大家都认为香榧不种山上不可思议。
  
  低海拔香榧“好梦难圆”
  
  孔兴华是坎一村的老党员,也担任过该村党支部书记。十多年前,由于外地优良水果品种不断引入市场,以传统作物为主的坎一村,出现了销售困难。在市场选择的规律下,明显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孔兴华偶然从报纸得知了诸暨榧树高枝嫁接技术试行成功这一消息后,便开始决定种植香榧。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他四处奔走向省林业厅咨询,赶赴诸暨香榧研究所取经,还前往诸暨最大的香榧生产基地钟家岭探访,向当地的种植户讨教经验。
  
  在外作了一番考察和学习之后,孔兴华从该市谷来镇袁郭岭村引进2000多株香榧苗,发动部分村民改蜜橘种香榧,还专门组织村民赶赴诸暨学习香榧培植技术。
  
  1995年春天,领到榧苗的村民在自己承包的山地上种植,遍布在坎一村各个角落。当年尽管孔兴华精心培育香榧,但由于海拔不适宜等各种原因,香榧成活率极低,孔兴华种的300株香榧,结果只存活5株,全村2000多株小苗,最后存活只有100多株,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万多元。
  
  “首次种植香榧失败,村民的损失很大,我的压力也很重,因为是我动员村民种了香榧。”孔兴华表示,在当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对和他一起种香榧的坎一村村民来说近乎一个噩耗。
  
  细心观察摸索新方法
  
  在村民的指责中,孔兴华迎难而上,几经细心的观察,他发现榧苗是很娇贵的,土肥放得太多易受虫害,太阳一晒,防晒措施不力也易死亡,杂草太多,争夺了肥力,也易使香榧死亡。根据这些让榧树难以存活的原因,孔兴华建议村民不要直接把小香榧种在山上,而是就近种在屋边田里以方便照顾。
  
  这一次,孔兴华又兴冲冲地引进2000株榧苗,开始新一轮的培植。鉴于之前的高温问题,孔兴华想到用黑色的遮荫网罩在榧苗上面,这样既解决了高温曝晒,又不影响光合作用。就这样,夏去秋来,在孔兴华和村民们的细心栽培下,到2000年,坎一村低海拔种植香榧获得成功。
  
  高兴之余,紧接着又一难题摆在孔兴华和村民面前,就是香榧的授粉。在过去,榧农一直都秉持着“自然授粉自然结果”的传统观念,孔兴华这次想到了人工授粉的办法。
  
  孔兴华回忆起当时的这一创意,至今仍然骄傲无比。据他介绍,所谓的人工授粉就是把在雄花粉成熟后摘下放在喷雾机里和水调和,再喷到雌香榧树上,这样就可以均匀地授粉,提高授粉几率不说还很方便。人工授粉后,2000株榧苗纷纷结出香榧幼果。
  
  昨日,记者在坎一村的香榧基地采访时,看到早些年种下去的香榧树上挂满了快成熟的香榧。一些村民说,坎一村种香榧树成功后,周边的村民也开始种了起来,到现在为止,这一带种植的香榧已达1000多亩。
  
  据该镇主管农业副镇长邢承军表示,坎一村的香榧产量约有2500公斤,以目前市场价40元/公斤左右,就有了10万元的创收。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