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青梅之乡”丰年遭遇心酸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6票  浏览36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5月15日 12:12

  圆明村的陈大姐正在冒雨摘梅。项仙君摄
  
  青梅丰收,没有丰收之甜。江华摄

  今年“中国青梅之乡”普宁青梅产量创历史新高,但收购价格却跌破成本。眼看着大量梅子因落地烂掉,果农心里比梅子还要酸。
  
  自1991年开始,普宁青梅出口日本,是普宁最大宗的出口创汇农产品(000061,股吧)。主要出口市场日本近年经济低迷,造成普宁相当部分青梅加工企业的产品滞销积压严重。今年青梅鲜果价格明显偏低,全市总体平均价每市斤约为0.65元-0.8元,果贱伤农。
  
  “不走出简单的原料供应地的困境,不拓展产品新的销路,传统农产品就无法走上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之路。”当地青梅产业联盟负责人认为。据悉,当地正在积极救市,在解决梅子大量积压的眼下困局时,当地也正试图以“青梅产业园区”为突破口,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南方日报记者项仙君实习生陈姗姗
  
  青梅烂掉树下青红一片
  
  5月7日,普宁大雨。后溪乡圆明村的梅农陈大姐穿着雨衣雨鞋,在梅林里摘梅。她说:“再不把梅子摘下来,这一年都要白忙了!”树上的青梅果实大都红了,地上的落果一片青红。
  
  圆明村村主任陈裕东告诉记者,全村估计能产150万斤青梅,但现在有一半的还在树上。原普宁市梅干协会的会长郑前进说,今年的产梅量太大。据估计,今年青梅产量小面积增产几倍,大面积增产超过去年的50%,是青梅最丰收的一年。
  
  普宁市高埔镇龙堀村的村支书郑书记告诉记者,他们村青梅种植面积有1万多亩,4个自然村生产了300万斤的梅子。“今年我们村卖的均价在每市斤6、7角钱,完全是亏本的。”
  
  圆明村由于地处山坡地,气候条件适宜,青梅的质量在揭阳一直都是数一数二,但今年梅农们却赚不了钱。“今年产量太大,加上气候原因,平地和山地的梅子同期成熟,根本请不到人上来摘。即使全家男女老少集体出动也摘不完,但如果是雇人摘梅子,每市斤人工钱都要5角、8角多的卖价,根本就是亏本。”
  
  据郑老会长介绍,青梅必须要通过手工摘下来,如果用长棍打的话虽省时省力,但是青梅一旦掉在地里,进了泥沙碎石,价钱再低也卖不出去,加工厂根本不会收。龙堀村现在留在村里种梅的都是50、60多岁的老人。记者在一家加工厂遇到了刚把梅子运到厂里来的收梅人,他说:“一些偏远的山区,好多梅子都烂在树下了,由于采摘工价太高,路难走汽车进不去,好多农民干脆就不愿摘了。”
  
  在陆河县,有农民70多万斤的梅子都没有去摘,任凭全部烂掉。据果农介绍,像陆河县的剑门村、福建诏安县等地,均有大量的青梅挂在树上没摘或是直接落在地里烂掉。
  
  陈裕东说,连续几年来,农民种梅总的来说赚得少、亏得多,影响梅农们种梅、养梅的积极性,“如果今后价格一直这么低,那有可能就放弃梅业了。而梅树一旦两三年不管,就很难再结果子了。”陈裕东说,“梅子是娇贵的东西,放不得。今天刚摘的如果拉不进厂里就会烂掉。所以村民们都是赶着时间摘梅、运梅。”记者在山区走访时也看到,即使下着瓢泼大雨,路边地里仍然有不少果农在辛苦采摘,泥泞的山路两旁不时看到一袋袋装好的青梅。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