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一个台湾商人眼中的“陕西苹果”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30票  浏览11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0月13日 12:32
  王文福,操一口台湾腔很浓的普通话,挺拔身材、整洁着装,当他出现在地处黄土高原的陕西洛川县城时,不经意间成为此间一道特别的风景。
  
  土生土长的台湾人王文福在西安做生意已将近十年,是台湾源乡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也是较早进入中国大陆西北地区投资的台湾商人。此行的目的是受台湾新亚科技有限公司(果品贸易)总经理之托,与该公司助理专程来参加此间举办的洛川国际苹果节。
  
  据了解,近十多年来,中国对世界苹果产量增长的贡献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四,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高地四大产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苹果浓缩汁出口国,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只有二十万人口的陕西洛川,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是中国唯一符合苹果生长七项指标要求的地区,也是海内外专家公认的世界苹果最佳优区。目前种植总面积达到五十万亩,人均三点一亩,居中国之首。
  
  在果农张振义的苹果园里,王文福一边大啖新采摘的苹果,一边仔细询问苹果的年产量、化肥农药的配比、交通运输成本等问题,当他得知张振义一家二00七年的纯收入达到十五万元人民币时,用夸张的“哇噻”口形,作出吃惊的表情。还用不太正宗的陕西方言连声恭维道:“嫽得很、嫽得很。”
  
  除了对陕西苹果一见钟情,记者还在王文福身上发现不少“老陕”的特征:大碗盛面、酸辣通吃、能听秦腔……他笑称,自己属于落地生根的那种人,同时,一个企业想要扎根成长,“入乡随俗”也就是“本地化”至关重要。大陆和台湾虽然同根同源,但在思维方式和认知上多少还是存在差异。所以,对于台商来讲,认识差异和沟通差异一定是在大陆创业发展的必修课。
  
  在正式投资陕西以前,他曾多次来考察、调研。“就是想看看陕西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所以我常常穿着圆领衫和短裤,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九十年代末决定把厂址设在西安北郊的大白杨路,那时进入西安的台商还很少,附近也根本没有南方的饭馆,我就安心学着吃面食、吃辣椒啦。”
  
  与王文福对话,记者感觉其身上鲜有商场的硝烟味,更多的是从容、淡定和幽默。他说,自二00五年八月起,大陆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十五种鲜水果实施零关税优惠待遇。木瓜、杨桃、芒果、番石榴、莲雾、槟榔等水果源源不断进入大陆市场,大受欢迎,目前大陆和台湾农产品的贸易规模在逐年扩大。他指着苹果园告诉记者,他的心愿是有朝一日,口感好、品质佳、耐储藏的洛川苹果出现在台湾人的餐桌上。
  
  据统计,地处内陆的陕西省已吸引台商投资项目七百余项,实际利用台资额逾十亿美元。涉及电子电器、软件开发、食品加工、饮食服务、房地产、建筑材料、化工产品等领域。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