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洲的葡萄也打膨大剂 成分与“爆炸西瓜”一样
5月17日,在南京某著名社区网站上出现了一条帖子,发帖人“水上人家”称,江心洲许多葡萄种植户的葡萄藤,在不久前的狂风中被刮得倒伏在地,许多本该挂果的葡萄藤元气大伤。
为了防止已经结出的果实掉落,农户们购买了一种叫做“顶好”的保果农剂,喷洒在幼小的果实上,防止他们在未成熟之前掉落。然而,在“顶好”农剂的外包装上,却明确标明,这是一种葡萄膨大剂。
果农坦承“打的是膨大剂”
昨天,记者来到江心洲白鹭村,这里种植了上千亩葡萄。白鹭村农民段银珠说,由于前阵子刮大风,她承包的4亩多地里有18株葡萄藤倒伏在地,今年大多都不可能再结新果了。“有的(葡萄藤)已经挂果了,也掉了不少。还结在上面的,我都打了‘奇宝’,怕他们落果。”她指着绿豆大的小葡萄说:“你看看地上,掉的全都是。就这么一场风,我要损失两三万。”
相隔不远处,与段银珠同村的许银宝正在自家的一亩半地里工作。他与妻子正在往刚刚结出的小葡萄上喷洒药剂。“这是保果剂,叫‘顶好’,挺贵的。”许银宝说:“就是在农剂店里买的,7块钱一盒,两亩地要用十一二盒呢,大概要喷两次。但是这个时候不用,葡萄就掉光了,今年天比较旱,果子掉得更多。你看看脚底下,绿色的像豆子一样大的就是葡萄,这么多长大了要有两三百斤。”
一位同样种植葡萄的果农则坦率地告诉记者,他们打的并不是什么“保果剂”,而是“膨大剂”。“也不是所有品种的葡萄都要打,但是我们这里种的葡萄,基本上都是要打的品种。”不过,一位在“精品葡萄园”承包了几十亩地的种植大户否认了这个说法。“我们都是要求品质的。他们是小户可能这么做,我们不会打的。”
正常使用膨大剂对人体无害
在许银宝说的农剂店里,摆放着一排“顶好”药剂。药盒上写着,有效成分叫做“氯吡脲”,生产厂家为四川兰月科技开发公司。店主介绍,这种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膨大,并不是防止落果,而且只能在刚刚结果的时候用。据介绍,这种药一季度大约能卖出几百盒,并不算销量很大,“江心洲卖这种药的店多呢。”
在此前的“西瓜爆炸”事件中,瓜农使用的增甜膨大剂正是氯吡脲,这也是我国唯一合法允许使用在西瓜上的激素。在此前的报道中,广东省农科院的专家认为,使用氯吡脲存在一定风险。“使用氯吡脲与作物品种、气候有密切关系,一旦把握不准的话,很容易造成畸形果。”
与“顶好”不同,“奇宝”的主要成分为赤霉素。不过据南京市农林局园林处邢队长介绍,氯吡脲和赤霉素都有促进水果膨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主张大范围使用膨大剂,只建议在限定品种中使用。赤霉素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成分,人类利用它已经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了。膨大剂在葡萄体内有45天左右的滞留期,以正常的使用方法,在果实成熟后它就会完全排出,对人体无害。”
葡萄“爆炸”的可能性不大
按照果农许银宝的说法,一季度要打两次“顶好”,以确保果实不会掉落,但在“顶好”的包装盒上,却明确写着,一季度只能用一次。邢队长说,这主要是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如果一季度用两次,肯定超标了,上市的葡萄很有可能残留物超标。”
对于这个问题,一名江心洲街道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他们只能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果农自己超量使用他们无法控制。“说明书上写得很清楚,只能打一次,他急于求成打两次,我们也没有办法知道,这个还是要靠农户自觉。”
那么,这会不会导致葡萄像过量使用膨大剂的西瓜一样“爆炸”呢?邢队长说,这个可能性不大。“西瓜的表皮比较硬、脆,而新闻中所说的‘爆炸瓜’这个品种,皮不仅脆,也特别薄,即使正常成熟都非常容易‘炸裂’,所以才叫它‘爆炸瓜’。葡萄的皮比较柔软,延展性好,果肉也比西瓜果肉柔韧,所以发生爆炸的可能性不大。”
为了防止已经结出的果实掉落,农户们购买了一种叫做“顶好”的保果农剂,喷洒在幼小的果实上,防止他们在未成熟之前掉落。然而,在“顶好”农剂的外包装上,却明确标明,这是一种葡萄膨大剂。
果农坦承“打的是膨大剂”
昨天,记者来到江心洲白鹭村,这里种植了上千亩葡萄。白鹭村农民段银珠说,由于前阵子刮大风,她承包的4亩多地里有18株葡萄藤倒伏在地,今年大多都不可能再结新果了。“有的(葡萄藤)已经挂果了,也掉了不少。还结在上面的,我都打了‘奇宝’,怕他们落果。”她指着绿豆大的小葡萄说:“你看看地上,掉的全都是。就这么一场风,我要损失两三万。”
相隔不远处,与段银珠同村的许银宝正在自家的一亩半地里工作。他与妻子正在往刚刚结出的小葡萄上喷洒药剂。“这是保果剂,叫‘顶好’,挺贵的。”许银宝说:“就是在农剂店里买的,7块钱一盒,两亩地要用十一二盒呢,大概要喷两次。但是这个时候不用,葡萄就掉光了,今年天比较旱,果子掉得更多。你看看脚底下,绿色的像豆子一样大的就是葡萄,这么多长大了要有两三百斤。”
一位同样种植葡萄的果农则坦率地告诉记者,他们打的并不是什么“保果剂”,而是“膨大剂”。“也不是所有品种的葡萄都要打,但是我们这里种的葡萄,基本上都是要打的品种。”不过,一位在“精品葡萄园”承包了几十亩地的种植大户否认了这个说法。“我们都是要求品质的。他们是小户可能这么做,我们不会打的。”
正常使用膨大剂对人体无害
在许银宝说的农剂店里,摆放着一排“顶好”药剂。药盒上写着,有效成分叫做“氯吡脲”,生产厂家为四川兰月科技开发公司。店主介绍,这种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膨大,并不是防止落果,而且只能在刚刚结果的时候用。据介绍,这种药一季度大约能卖出几百盒,并不算销量很大,“江心洲卖这种药的店多呢。”
在此前的“西瓜爆炸”事件中,瓜农使用的增甜膨大剂正是氯吡脲,这也是我国唯一合法允许使用在西瓜上的激素。在此前的报道中,广东省农科院的专家认为,使用氯吡脲存在一定风险。“使用氯吡脲与作物品种、气候有密切关系,一旦把握不准的话,很容易造成畸形果。”
与“顶好”不同,“奇宝”的主要成分为赤霉素。不过据南京市农林局园林处邢队长介绍,氯吡脲和赤霉素都有促进水果膨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主张大范围使用膨大剂,只建议在限定品种中使用。赤霉素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成分,人类利用它已经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了。膨大剂在葡萄体内有45天左右的滞留期,以正常的使用方法,在果实成熟后它就会完全排出,对人体无害。”
葡萄“爆炸”的可能性不大
按照果农许银宝的说法,一季度要打两次“顶好”,以确保果实不会掉落,但在“顶好”的包装盒上,却明确写着,一季度只能用一次。邢队长说,这主要是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如果一季度用两次,肯定超标了,上市的葡萄很有可能残留物超标。”
对于这个问题,一名江心洲街道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他们只能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果农自己超量使用他们无法控制。“说明书上写得很清楚,只能打一次,他急于求成打两次,我们也没有办法知道,这个还是要靠农户自觉。”
那么,这会不会导致葡萄像过量使用膨大剂的西瓜一样“爆炸”呢?邢队长说,这个可能性不大。“西瓜的表皮比较硬、脆,而新闻中所说的‘爆炸瓜’这个品种,皮不仅脆,也特别薄,即使正常成熟都非常容易‘炸裂’,所以才叫它‘爆炸瓜’。葡萄的皮比较柔软,延展性好,果肉也比西瓜果肉柔韧,所以发生爆炸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