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的桃杏花
唐诗人崔护踏青游春,行至郊外时忽觉口渴,遂叩门求水,门开处,一妙龄少女站在桃花树下笑脸相迎。姣好村姑在桃花的映衬下,婀娜多姿、风情万种,一下子唤醒了诗人的爱恋之心。到了第二年桃花开的时候,他又去了那户人家,想再讨一碗水喝,再见一面佳人,然而,女子家生变故,桃花依旧在门中盛开,娇女子却不知去向,遂在门扉留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已经生死周折,诗人终于和佳人结为眷属,后人遂用“桃花人面”形容意中人的貌美。
文坛佳话毕竟久远,边陲大漠无法和古都之郊攀比秀色,想来,在吐鲁番别指望和崔护一样在一个浪漫的时间、浪漫的环境、遇上一个浪漫的娇娘——大漠和桃花的反差毕竟大了点!
看官先别急着下结论,吐鲁番还真有这么一个花烂漫、人烂漫、景烂漫的去处:阳春三月,走进坐落在国家5A景区葡萄沟的达甫散盖村,会让你心满意足地走上一回“桃花运”。
提起葡萄沟,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吐鲁番的一个旅游品牌景点。小学课本“进了葡萄沟,葡萄满沟流”的佳句,著名歌唱家关牧村《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歌喉,早已让吐鲁番葡萄沟名扬四海。吐鲁番是葡萄的海洋,葡萄沟是吐鲁番的浓缩,不到吐鲁番等于白来新疆,不到葡萄沟等于白来吐鲁番。到吐鲁番葡萄沟观赏葡萄、品尝葡萄、拍摄葡萄,成为游客新疆之行的终极目标,葡萄沟达甫散盖村的桃杏花也有摄人心魂的魅力。
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的东北部,国道312线的北侧,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吐鲁番市区只有6公里。葡萄沟就是《西游记》里描述的八百里火焰山山脉7个断裂带中最大的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3公里,地势东低西略高。沟内居住苏别什村、达普散盖村两个自然村落,500多户人家。
火焰山,顾名思义,烈日炎炎,山上寸草不生,盛夏时节,站在火焰山下,满面热浪,脚下的沙砾烫脚,戈壁沙土里埋几个鸡蛋进去,十数分钟便可食用。但是,葡萄沟内却是林荫蔽日,林荫下葡萄遍地,古香古色的民居掩映在葡萄架之间。
阳春三月,当乌鲁木齐还是银装素裹时,吐鲁番已是春日早来。站在葡萄沟山梁上俯视,葡萄架翠绿一片,满沟的青杨葱笼。葡萄沟南段的达普散盖村更是绿中透红,这红就是凸显出来的桃杏花。达普散盖村全村遍布桃杏树,一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这里粉妆玉砌,落英芳菲,当地人把达普散盖村页称为花园村。
要说苏别什村是以葡萄为主色调的风情画,达普散盖村则是葡萄点染桃杏花的边塞诗。阳春三月,别的地方春寒料峭,葡萄沟已是绿意盎然。间杂在达普散盖村葡萄园里、居民房前屋后的桃树、杏树随着葡萄藤蔓的吐绿,忍不住枝头闹春,粉骨嘟嘟的桃杏花姊妹竞放,远远望去,整个村子成粉红的世界。
达普散盖村村民绝大部分是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个特别爱花的民族,美丽的花草在维吾尔人庭院中随处可见,可以说,有维吾尔人生活的地方就有花。据达普散盖村年长的老乡讲,村里的桃杏树是祖祖辈辈种植、更替留下来的。一个人在房前屋后种植树木花草葡萄的多少,决定他在村民心目中的位置。
也难怪,吐鲁番极度干旱,全年的降水量只有16mm左右,平均蒸发量却在3000mm,在这里,“种活一棵树、种活一架葡萄比生个孩子还困难”,达普散盖村绿树成荫、桃杏花掩映、葡萄架曲径通幽,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维吾尔族男女老少不仅能歌善舞,更懂得享受生活。改革开放后,葡萄沟旅游产业兴起,达普散盖村的葡萄,特别是桃杏花成为村民意想不到的资源。村民尼亚孜家中就有24株古老的葡萄藤,株龄在100至500年,葡萄植株老根上年年都长出繁茂的新枝条,依然葡萄满架。在几乎覆盖村落的葡萄田园间,桃杏树盎然点缀,树下渠水潺潺流动,置身期间,一点也感觉不到这里是干旱的大漠。为吸引游客,当地政府专门制定了规划,发展葡萄沟民俗家访点,水泥路铺到村巷,自来水通进农家小院,新房旧房错落有致,既保持了民族特色,更平添了整洁质朴的风貌。达普散盖村村民已经由原来躬耕葡萄田园的葡农,改变成为经营旅游家访点的老板。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本来用来遮凉、美化村落的桃杏花,成为达普散盖村吸引游客的摇钱树。
阳春三月,是桃杏花怒放的时节。站在达普散盖村簇花怒放的桃杏树下,采蜜的蜜蜂密密匝匝地在枝头飞舞,整个村子在桃杏花的芳香和蜜蜂精灵的大合唱中沉醉。微风吹来,较先开放的桃杏花花瓣,如同仙女抛撒一般,纷纷落下枝头,在晴空的阳光下,婀婀娜娜地飘下来,轻盈地落在地面上,整个村子的地面被桃杏花的花瓣覆盖。
这时尽管还未到吐鲁番的旅游旺季,但畅游葡萄沟的疆内外的游客已是络绎不绝。他(她)们一在目睹葡萄发芽吐穗的风姿,二在慕名游弋葡萄沟葡萄景色之外的桃杏花之海洋。站在葡萄架旁、桃杏树下、花瓣铺成的“花毯”之上,和家访点漂亮的维吾尔姑娘站在一起,摆一个ps,按动快门,留一张得意的倩影,游客的脸庞和桃杏花一样灿烂。
“桃花人面今常在,桃花永远笑春风”。想必,当年的崔护来到吐鲁番葡萄沟的达普散盖村,一定会留下更妙的佳句、遇到更光艳的佳人、交更绝妙的“桃花运”。
作者:醉卧阳关外
文坛佳话毕竟久远,边陲大漠无法和古都之郊攀比秀色,想来,在吐鲁番别指望和崔护一样在一个浪漫的时间、浪漫的环境、遇上一个浪漫的娇娘——大漠和桃花的反差毕竟大了点!
看官先别急着下结论,吐鲁番还真有这么一个花烂漫、人烂漫、景烂漫的去处:阳春三月,走进坐落在国家5A景区葡萄沟的达甫散盖村,会让你心满意足地走上一回“桃花运”。
提起葡萄沟,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吐鲁番的一个旅游品牌景点。小学课本“进了葡萄沟,葡萄满沟流”的佳句,著名歌唱家关牧村《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歌喉,早已让吐鲁番葡萄沟名扬四海。吐鲁番是葡萄的海洋,葡萄沟是吐鲁番的浓缩,不到吐鲁番等于白来新疆,不到葡萄沟等于白来吐鲁番。到吐鲁番葡萄沟观赏葡萄、品尝葡萄、拍摄葡萄,成为游客新疆之行的终极目标,葡萄沟达甫散盖村的桃杏花也有摄人心魂的魅力。
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的东北部,国道312线的北侧,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吐鲁番市区只有6公里。葡萄沟就是《西游记》里描述的八百里火焰山山脉7个断裂带中最大的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3公里,地势东低西略高。沟内居住苏别什村、达普散盖村两个自然村落,500多户人家。
火焰山,顾名思义,烈日炎炎,山上寸草不生,盛夏时节,站在火焰山下,满面热浪,脚下的沙砾烫脚,戈壁沙土里埋几个鸡蛋进去,十数分钟便可食用。但是,葡萄沟内却是林荫蔽日,林荫下葡萄遍地,古香古色的民居掩映在葡萄架之间。
阳春三月,当乌鲁木齐还是银装素裹时,吐鲁番已是春日早来。站在葡萄沟山梁上俯视,葡萄架翠绿一片,满沟的青杨葱笼。葡萄沟南段的达普散盖村更是绿中透红,这红就是凸显出来的桃杏花。达普散盖村全村遍布桃杏树,一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这里粉妆玉砌,落英芳菲,当地人把达普散盖村页称为花园村。
要说苏别什村是以葡萄为主色调的风情画,达普散盖村则是葡萄点染桃杏花的边塞诗。阳春三月,别的地方春寒料峭,葡萄沟已是绿意盎然。间杂在达普散盖村葡萄园里、居民房前屋后的桃树、杏树随着葡萄藤蔓的吐绿,忍不住枝头闹春,粉骨嘟嘟的桃杏花姊妹竞放,远远望去,整个村子成粉红的世界。
达普散盖村村民绝大部分是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个特别爱花的民族,美丽的花草在维吾尔人庭院中随处可见,可以说,有维吾尔人生活的地方就有花。据达普散盖村年长的老乡讲,村里的桃杏树是祖祖辈辈种植、更替留下来的。一个人在房前屋后种植树木花草葡萄的多少,决定他在村民心目中的位置。
也难怪,吐鲁番极度干旱,全年的降水量只有16mm左右,平均蒸发量却在3000mm,在这里,“种活一棵树、种活一架葡萄比生个孩子还困难”,达普散盖村绿树成荫、桃杏花掩映、葡萄架曲径通幽,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维吾尔族男女老少不仅能歌善舞,更懂得享受生活。改革开放后,葡萄沟旅游产业兴起,达普散盖村的葡萄,特别是桃杏花成为村民意想不到的资源。村民尼亚孜家中就有24株古老的葡萄藤,株龄在100至500年,葡萄植株老根上年年都长出繁茂的新枝条,依然葡萄满架。在几乎覆盖村落的葡萄田园间,桃杏树盎然点缀,树下渠水潺潺流动,置身期间,一点也感觉不到这里是干旱的大漠。为吸引游客,当地政府专门制定了规划,发展葡萄沟民俗家访点,水泥路铺到村巷,自来水通进农家小院,新房旧房错落有致,既保持了民族特色,更平添了整洁质朴的风貌。达普散盖村村民已经由原来躬耕葡萄田园的葡农,改变成为经营旅游家访点的老板。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本来用来遮凉、美化村落的桃杏花,成为达普散盖村吸引游客的摇钱树。
阳春三月,是桃杏花怒放的时节。站在达普散盖村簇花怒放的桃杏树下,采蜜的蜜蜂密密匝匝地在枝头飞舞,整个村子在桃杏花的芳香和蜜蜂精灵的大合唱中沉醉。微风吹来,较先开放的桃杏花花瓣,如同仙女抛撒一般,纷纷落下枝头,在晴空的阳光下,婀婀娜娜地飘下来,轻盈地落在地面上,整个村子的地面被桃杏花的花瓣覆盖。
这时尽管还未到吐鲁番的旅游旺季,但畅游葡萄沟的疆内外的游客已是络绎不绝。他(她)们一在目睹葡萄发芽吐穗的风姿,二在慕名游弋葡萄沟葡萄景色之外的桃杏花之海洋。站在葡萄架旁、桃杏树下、花瓣铺成的“花毯”之上,和家访点漂亮的维吾尔姑娘站在一起,摆一个ps,按动快门,留一张得意的倩影,游客的脸庞和桃杏花一样灿烂。
“桃花人面今常在,桃花永远笑春风”。想必,当年的崔护来到吐鲁番葡萄沟的达普散盖村,一定会留下更妙的佳句、遇到更光艳的佳人、交更绝妙的“桃花运”。
作者:醉卧阳关外